山
中
晓
行
揽
衣
中
夜
起
,
秣
马
早
鸣
鞭
。
残
月
不
照
地
,
明
星
犹
在
天
。
出
门
频
问
晓
,
历
涧
暗
闻
泉
。
翳
翳
东
林
外
,
山
云
杂
陇
烟
。
写景
山水
晨景
月亮
出门探晓的情景
山间闻泉
森林景色
译文
揽起衣衫在半夜起身,牵来马匹黎明时已经响起马鞭的声音。
残月无法照亮地面,而明亮的星星依然挂在天边。
出门时频繁地询问天是否已经破晓,走在涧边悄悄听到山泉的声音。
树荫密布的东林外,群山之间的云朵和地面的烟雾交织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山中行进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句“揽衣中夜起,秣马早鸣鞭”,诗人深夜起床,准备出行,马儿也早已被唤醒,马鞭轻响,预示着即将启程。这种静谧而有序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黎明前的寂静氛围。接着,“残月不照地,明星犹在天”两句,通过对比残月与繁星,展现了夜晚向白昼过渡的微妙变化。残月虽已隐去,但星辰依然点缀于天际,为这初醒的世界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出门频问晓,历涧暗闻泉”则进一步描绘了行进过程中的细节。诗人频繁询问是否天已亮,同时在幽暗的山谷间隐约听到泉水潺潺,这些声音与环境的描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山中清晨的独特韵味。最后,“翳翳东林外,山云杂陇烟”以东边的树林和缭绕的山云结束全诗,将视线引向远方,暗示着旅程的广阔与未知。树林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山云与田间的烟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整体而言,这首《山中晓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晨山中特有的宁静与美丽,以及旅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猜您喜欢
月黄
明末清初·屈大均
月黄含雨气,隐映画楼前。笛向寒光起,声随素影传。海风青作冻,渔火白成烟。宿鸟惊梧叶,愁人又不眠。
渔家傲(其二)游仙咏
宋·贺铸
啸度万松千步岭。钱湖门外非尘境。见底碧漪如眼净。岚光映。镜屏百曲新磨莹。好月为人重破瞑。云头艳艳开金饼。传语桂娥应耐静。堪乘兴。尊前听我游仙咏。
引奏后即事八首(其四)
明·蔡羽
林开沄鹊绿烟销,月挂珊瑚树影高。阆苑风清仙曲妙,西王连日进蟠桃。
镜岩歌为镜方彭及予赋
明·刘崧
君不见南山山前一片石,崭然壁立当流泉。皎如千年青铜镜,挂在万仞高崖巅。泉流日冲激,烟云相荡摩。鱼龙过之不敢睨,如有神物严撝呵。夜深月明从东来,但见五色灿烂寒光开。扫空婆娑.....
仙岩夜月
明·饶忠学
万里婵娟驾碧鸾,清晖一道别天看。偏惊真火流丹灶,更讶毫光放石坛。岛外祥云成鹤梦,岩头玉露滴蝉寒。闲来欲借仙槎便,共上银河泛玉澜。
无著以东坡西湖观月听琴诗示予因次韵
宋·吴则礼
白月在湖底,脱冠睇微云。从来雍门恨,世上惟有君。往时东坡老,为子持一樽。东坡只饭豆,未办汁滓醺。独爱三昩语,昵昵出断纹。东坡拍手笑,俗耳曾不闻。延州亦穷相,坐睡徒昏昏。都.....
北游诗二十一首(其十九)江上逢客遂为金焦之游
明·张元凯
旅泊因成汗漫游,淮南芳草遍汀洲。穷途不向青山泣,窜迹言寻白社投。一棹木兰江似带,半瓢竹叶月如钩。卜居未得从詹尹,避世真堪遇许由。
舟行杂咏(其四)
清·顾奎光
乾坤有旦气,得之在清晓。居家恒耽眠,行役起我早。水烟栖汀蘋,霞光散林鸟。寸心适澄然,凝思会尘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