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云
松
先
生
隐
居
五
首
(
其
二
)
济
世
须
豪
杰
,
斯
人
老
涧
阿
。
别
离
知
己
少
,
辛
苦
著
书
多
。
村
晚
收
粳
稻
,
天
寒
制
芰
荷
。
南
山
今
夜
月
,
谁
听
饭
牛
歌
。
抒情
读书
田园
写景
冬天
友情
赞美
村居生活
译文
译文:要拯救世道必须依靠英雄豪杰,但这样的人才如今已经老去,隐于山涧之中。
译文:分别之后知音好友难得再遇,著书立说耗尽心力实属不易。
译文:村中的人们在晚间收割着粳稻,天寒时则制作着芰荷等物品。
译文:今夜南山的月光照耀,又有谁在倾听那放牛归来的歌声呢?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的《寄云松先生隐居五首(其二)》。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济世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友人云松先生隐居生活的感慨。首句“济世须豪杰”强调了在动荡的时代需要有担当的英雄人物,而云松先生选择隐居,可能暗示着他对世事的淡然态度。“斯人老涧阿”描绘了云松先生隐居山涧的场景,暗示他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别离知己少,辛苦著书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知音稀少的同情,同时也赞赏他的勤奋著述,体现了他对学问的尊重。接下来,“村晚收粳稻,天寒制芰荷”通过乡村生活细节,展现了云松先生的田园诗意,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自给自足,保持坚韧与勤劳。最后,诗人以“南山今夜月,谁听饭牛歌”作结,想象夜晚南山的宁静,以及那可能只有云松先生才能听到的牧歌,流露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赞美了云松先生的品格,也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蓝仁
525首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