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感
怀
簿
书
丛
里
岁
华
淹
,
且
放
馀
情
上
兔
尖
。
鸿
雁
忽
将
秋
色
至
,
轩
窗
时
见
晚
凉
添
。
望
迷
红
树
家
千
里
,
立
尽
青
霄
月
一
帘
。
但
把
行
藏
参
易
理
,
卜
居
何
用
远
求
詹
。
秋景写景
思乡情感
咏物大雁
怀古
励志
读书
哲理
译文
书籍繁杂中岁月渐逝,姑且将剩余的情感寄托在兔形的山尖上。
鸿雁突然带来秋天的气息,窗边时刻可见晚秋的凉意增添。
望着远处被红叶覆盖的树林,离家千里之遥,独自一人长久地伫立在青霄之下,看着一帘月光。
只要将行动与藏身之处与易理相参,选择居住地何须远求占卜。
赏析
这首《秋夜感怀》由明代诗人陈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簿书丛里岁华淹,且放馀情上兔尖。”开篇即点出诗人身处繁忙的官场事务之中,岁月流逝,不禁让人心生感慨。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忧愁,而是选择暂时放下繁杂的工作,去感受自然之美,寻找心灵的慰藉。颔联“鸿雁忽将秋色至,轩窗时见晚凉添。”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景象。鸿雁南飞,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而透过轩窗,诗人不时能感受到晚风带来的丝丝凉意。这两句以动衬静,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宁静与清新。颈联“望迷红树家千里,立尽青霄月一帘。”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绪。他遥望远方,红树映入眼帘,却只能在心中思念千里之外的家乡。而此时,一轮明月高悬,仿佛是诗人孤独心境的写照。这一联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内心的孤寂。尾联“但把行藏参易理,卜居何用远求詹。”诗人转而思考人生与命运的关系。他认为,无论是行还是藏,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如同《周易》中的道理。对于居住之地,又何必过分追求?这既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反思,也是对世事无常的一种淡然接纳。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幽居遣怀三首(其三)
宋·陆游
习气深知要扫除,时时褊忿独何欤。呼童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世态讵堪闲处看,俗人自与我曹疏。作诗未必能传后,要是幽怀得小摅。
新春养心殿
清·爱新觉罗·弘历
苍龙转玉斗,紫禁訚青阳。金戺蓂叶舒,绮殿梅英芳。奉时钦体仁,祈岁颙屡祥。开年百务简,惕夕一心强。好恶戒已私,诗书挹古香。畴咨伫有翼,敕命励无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