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谢
节
推
之
桂
林
廿
载
怜
同
荐
,
高
秋
怅
别
遥
。
乾
坤
梅
岭
隔
,
风
露
桂
华
飘
。
冰
似
鸣
仙
佩
,
山
疑
入
紫
霄
。
明
刑
更
多
暇
,
应
望
五
云
朝
。
送别
地点
桂林
秋景
写景
情感
思乡
咏物
明刑
译文
经过二十年的岁月,我们形同推荐般(一起被提拔),到了深秋之际,我们却因别离而感到惆怅。
梅岭的天地分隔了我们,秋风和露水之间,桂花的花香在飘散。
冰块像仙人的玉佩一样发出鸣响,山峦仿佛延伸到了紫霄(神话中的天界)。
明察秋毫的君王(指对刑罚的处理极为精细公正),往往有许多空闲(以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智和胸怀),人们都期望他像迎接朝霞一般迎接未来的繁荣和光明。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的《送谢节推之桂林》。诗中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深切关怀与不舍之情。首联“廿载怜同荐,高秋怅别遥”,开篇即点出与友人相识已久,如今分别在即,心中满是依恋与惆怅。这里的“怜”字,不仅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也暗含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颔联“乾坤梅岭隔,风露桂华飘”,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凄美的画面。梅岭作为地理上的阻隔,象征着友人与自己之间的距离,而“风露桂华飘”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有着不同于眼前的风景。颈联“冰似鸣仙佩,山疑入紫霄”,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意境。将友人的离去比作仙人的佩饰在耳边回响,既充满了神秘色彩,又蕴含了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山疑入紫霄”则通过想象友人登高远望,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程的美好祝愿。尾联“明刑更多暇,应望五云朝”,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希望友人在新的环境中能够有更多的闲暇时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并期待友人能像五云朝霞一样,展现出卓越的风采和成就。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寄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深沉的祝福。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