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
宁
道
中
青
年
慕
请
缨
,
策
马
问
君
平
。
谓
我
三
千
字
,
能
将
百
万
兵
。
岁
华
惊
转
瞬
,
踪
迹
半
浮
萍
。
今
日
重
过
处
,
临
风
感
慨
生
。
励志
怀古
记梦
读书
情感
临风感慨
写景
历史地点
译文
年轻的青壮年对出征有着热切的心,跃跃欲试地带着鞍蹬来请教怎样才能挂起将军印,他们在询问有关治理政事的君主,就如怎么更好地处理事物一般。
他们自豪地说自己只有三千字的微薄著作(或许是自身主张或者谋略),就能够掌管数十万的军队。
时间飞逝令人惊叹,回想起曾经的行踪与足迹,却发现有如漂浮在水上的浮萍,毫无规律且随意而散,好似一片被岁月洪流推动的落叶。
今日再次经过这里,面对着风,心中不禁生出感慨。
赏析
这首诗《兴宁道中》由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兴宁道上的所见所感。首句“青年慕请缨,策马问君平”,开篇即以“请缨”典故,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与对英雄的向往,策马疾驰,仿佛在向古代智者君平寻求智慧与指引。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勇气与决心,也暗含着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接着,“谓我三千字,能将百万兵”,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文字的力量,认为几千字的文章足以指挥百万大军,既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自信,也隐喻了知识与智慧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岁华惊转瞬,踪迹半浮萍”,这两句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诗人的足迹如同浮萍般无根无定,充满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深深忧虑。最后,“今日重过处,临风感慨生”,点明了诗人再次经过此地时的情景,面对熟悉的环境,不禁心生感慨。这里的“感慨”不仅仅是对过往的回忆,更是对生命意义、个人际遇以及世事变迁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时间、人生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既有壮志豪情,也不乏对现实的忧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