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抒情怀古
山水
咏物
情感
思乡
历史反思

赏析

这首诗是《采薇》或称《采薇歌》,出自先秦时期,作者通常被认为是古代圣人伯夷。全诗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神农虞夏时期农业文明的怀念。"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表示诗人登上西边的山丘去采集一种叫做“薇”的植物,这里“薇”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或美好的东西。"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人们习以为常,不再觉得这种状态有什么不对。接下来的两句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 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古时代农业文明的怀念,那是一个相对太平的年代。这里的“神农”指的是传说中的农业始祖,虞夏则可能是指夏朝早期。最后两句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悲哀和无奈,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远古与当时的社会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苦难的不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悲凉情怀。

伯夷

1首
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