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秋日
怀古
情感
思乡
佳节
山水
地点

译文

远离城郭的喧嚣尘埃,高高的秋日山川显得格外清晰。
内心深处的情感初次变得开阔,历史的痕迹在眼前交错纵横。
远远望去,古迹仿佛龙蟠之地,而今人们为了争夺小小的利益而争斗。
随处可见新建的园林,曾经的城墙已经倾塌。
发现草中隐约可见废弃的水井,查看碑文验证了古墓的地点。
门前的路通往苍耳之地,喜爱翠绿之景的亭子也显得格外美丽。
远处的树木从淮南之地生长出来,江面上的鸟飞过,显得格外明亮。
人烟浩渺,风光绚烂的岁月如画卷展开。
重阳佳节依然要佩戴帽子,但在这里只有老兵举杯传酒。
我生活虽然杂乱无章,如同蛙和蝼蚁般劳碌,行走世间,深感愧对这美好的世界。
远去的船只消失在视线中,只剩下萧瑟的芦苇在风中鸣叫。
未能登高赋诗抒怀,只能独自欣赏古迹,心中充满情感。
我也像王粲一样因身世遭遇而哀叹,但又如何能厌弃祢衡那样的才华横溢呢?
我身处在海边破旧的小屋中,目光所及之处唯有白云生起。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黄溍的《九日登石头城》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感慨。首联“背郭嚣尘远,高秋川岳清”以对比手法,突出石头城远离尘嚣的宁静与高秋时节山川的清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颔联“幽怀初旷荡,陈迹故纵横”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对过往历史的追忆,既有豁达之感,又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颈联“遥望龙盘旧,长怜蚁穴争”运用比喻,将石头城的历史地位比作龙盘踞之地,而“蚁穴争”则暗喻历史上的纷争与变迁,既展现了历史的宏大,也体现了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的“绀园随处辟,粉堞向来倾”描绘了石头城内外的景象,绀园的开辟与粉墙的倾颓形成鲜明对比,寓含着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尾联“远树淮南出,沧江鸟外明”通过远眺的视角,展现了辽阔的自然景观,同时“人烟川浩渺,风物岁峥嵘”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壮丽与岁月的沧桑。诗人在此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政复哀王粲,何堪厌祢衡”引用典故,借王粲和祢衡的故事,表达了对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文人的同情与哀叹。全诗在描绘壮丽景色的同时,融入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黄溍

463首
一字文潜,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