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田园
写景
隐逸
哲理
季节
春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情趣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诗人以“独有幽栖趣”开篇,点明了隐士的独特生活趣味,与世俗的纷扰保持距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下来,“能令俗网赊”一句,形象地表达了隐士远离尘嚣、超脱凡俗的心态。“耕夫田作业,巢叟树为家”两句,通过对比隐士与普通农夫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强调了隐士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隐士如同老鸟筑巢于树上,将自然作为自己的家园,过着与世隔绝却自在和谐的生活。“晚令柔残黍,春园扫落花”描绘了隐士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黄昏时分,他或许会照料田间作物,如柔韧的黍谷;春天到来,他则会清扫花园中的落花,这些细节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细心呵护与欣赏。最后,“恝然乘兴往,何必御云车?”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无论是乘兴而行还是驾云车遨游,对于真正的隐士而言,内心的自由与满足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超越物质与形式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束缚的超越。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哲学思考。

王绩

123首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