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后
田
家
无
所
有
,
晚
食
遂
为
常
。
菜
剪
三
秋
绿
,
飧
炊
百
日
黄
。
胡
麻
山
麨
样
,
楚
豆
野
麋
方
。
始
暴
松
皮
脯
,
新
添
杜
若
浆
。
葛
花
消
酒
毒
,
萸
蒂
发
羹
香
。
鼓
腹
聊
乘
兴
,
宁
知
逢
世
昌
。
田园生活
食物
菜蔬
咏物
怀古
自然
健康
译文
译文:农人家中没有什么珍奇,晚饭成了他们日常的常规。
译文:菜园里剪下的菜是三秋的绿色,而用这些菜做成的饭菜则是经过百日时间已经变黄了。
译文:这里的“胡麻”和“山麨”形状相似(这里“胡麻”即芝麻,“山麨”可能为某种野菜),而楚地的豆子则像野麋(一种动物)一样生长在野外。
译文:开始晒制松树皮做成的脯肉,又新添了杜若的浆液。
译文:葛花可以帮助消除酒的毒性,而萸蒂则能发出香羹的香味。
译文:饱腹之余聊以兴高采烈的心情,怎么能预料到会遇上世道昌盛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生活的景象,通过对农家日常饮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和满足。诗中“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两句,直接点出了农家的贫困和简朴,但这种晚饭成为习以为常的景象,也透露出一种天然的安详。接下来的“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则是对农家蔬菜和粮食的生长周期的观察。这里的“三秋”指的是三个季节,而“百日”则形容了时间的流逝。这些自然景象与田园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至于“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则是对农家食物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描写。这里的“胡麻”、“山麨”、“楚豆”、“野麋”都指的是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展示了诗人对丰富乡土饮食文化的赞赏。“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浆”则是对农家新鲜食物的享用。这里的“始暴”意味着初次尝试,而“新添”则表示新的补充。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生活的情趣,也反映出农家的勤俭自足。最后,“葛花消酒毒,萸蒂发羹香”和“鼓腹聊乘兴,宁知逢世昌”,则是对农家饮食文化中酒的享用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写。这里的“葛花”能够解酒,而“萸蒂”发出美好的香气;“鼓腹”形容饱满的心情,而“宁知逢世昌”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和信念。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食物和生活本身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图景,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喜悦。
王绩
123首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猜您喜欢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
食橄榄记客语
宋·周紫芝
朔风吹元云,欲雪愁江天。烟帆驾海舶,橄榄来闽川。客言似有理,得失亦小偏。红盐落青子,嚼玉宜芳鲜。色香苦未发,遂杂春客煎。清香虽覆碗,翠润殊嫣然。香味元自若,人生浪求全。方.....
乱礁洋
宋·文天祥
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风摇春浪软,礁激暮潮雄。云气东南密,龙腾上碧空。
赠厉玄侍御
唐·周贺
山松径与瀑泉通,巾舄行吟想越中。塞雁去经华顶末,乡僧来自海涛东。关分河汉秋钟绝,露滴猕猴夜岳空。抱疾因寻周柱史,杜陵寒叶落无穷。
喜雨歌赠姚炼师
元末明初·王冕
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万里。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苍生半游鬼。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纸无人耕。吾生政坐沟壑叹,况有狼虎白日行。大官小官人父母,杀犬屠牛事何苟?南风日日吹.....
湖山人隐居
宋·罗公升
幽人不管兴亡事,赢得三年只下帘。居介两山今李愿,园开三径古陶潜。传家书已为儿计,种秫田应为客添。要与山神结缘去,一丘分我卜茅檐。
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
唐·储嗣宗
归耕地肺绝尘喧,匣里青萍未报恩。浊酒自怜终日醉,古风时得野人言。鸟啼碧树闲临水,花满青山静掩门。唯有阶前芳草色,年年惆怅忆王孙。
九月步吴道师壁间韵(其二)
明·黄公辅
欲还吹帽笑慵疏,衙舍繇来非爱庐。沤渚澄清秋色老,寒风淅沥树声初。湖湘几度飞鸿迹,旅邸频惊阵雁书。紫蟹应知霜后熟,持螯斗酒遍乡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