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
写景
怀古
抒情
悼亡
野花
台城
离宫
老僧
兴亡
春天

译文

春草延绵无边际,春日鸟儿似乎有情。
穿过荆棘寻找过往的痕迹,才知这里是古台城。
野花凋零黯淡无光,忧愁的云彩布满四方。
荒废的池塘中,野鸭争抢着食物;老树发出似鬼一般的声音。
曾经的离宫如今已成三十六处洞穴,里面都是居住的鼯鼪等小动物。
傍晚时分古寺就在台前,一个老僧在施食并在此静坐。
吴地的老人虽在乱世之中依然不受饥饿之苦,是因为他们受到神仙所赐之米的恩惠。
历史的兴衰自古以来就已存在,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即使有泪也不应轻易流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台城的探访与感慨。首句“春草茫无际”,以广阔的春草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寂寥的氛围。接着,“春禽若有情”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天的鸟儿以情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披荆问往迹,知是古台城。”诗人亲自穿越杂草丛生之地,探寻古迹,表现了他对历史的追寻和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的“野花惨不发,愁云四际平”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沉重、哀愁的气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鸨鸭唼废沼,老桧作鬼声”描绘了荒废的沼泽中鸨鸭觅食的情景以及老桧树发出的凄厉声响,进一步强化了荒凉、衰败的意境。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也隐喻了社会的沧桑变化。“离宫三十六,一一巢鼯鼪”一句,通过列举数字“三十六”,强调了台城曾经的繁华与辉煌,而如今却只剩下鼯鼠、蝙蝠等动物栖息其中,对比强烈,令人感慨万千。“台前古寺暮,施食坐老僧”描绘了夕阳下的古寺,老僧静坐施食的场景,既有宁静祥和之感,又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思考。最后,“吴翁死不饿,受粒先众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吴翁在生死存亡之际,优先考虑众生的福祉,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钦佩。“兴亡古所有,有泪莫同倾”则是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应为一时的得失而过分悲伤或欣喜,应以更广阔的历史视野看待事物。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台城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现今衰败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猜您喜欢

珍珠帘·辛巳生朝
清·杨玉衔
飞鸿瞥影回头渺。堪惆怅、两事升平年少。春色半阑珊,况影形相吊。面目须眉无一是,更剩得、无聊怀抱。壶小。对茶烟禅榻,契结昏晓。偶尔裙屐追随,借词牌杯酒,涂雕枯槁。问字半亭,.....
高阳台·季春赴杭埽墓,舟次咏别
清·许禧身
桃院愁多,莲街梦短,朦胧又到天明。乍启愁眸,炉香犹带余馨。满窗红日啼檐鹊,听声声、只报春晴。感飘零。一叶扁舟,万念皆冰。离怀欲说偏难尽,但黯然无语,脉脉含情。甫发行装,愁.....
过废江宁县
唐·罗隐
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泛清波摘遍·邓尉探梅,和小山
清·杨玉衔
茅诛径小,杏傍墙高,莺报柳桃薰染好。暖催寒勒,商略探芳计迟早。行人道。鹃声泪苦,驴足尘空,无意送春归去了。倦侣高阳,重拾杯盘坠欢少。雁来渺。短札欲凭晚潮,何处始无芳草。空.....
兰陵王·癸丑春分前一日,程十发武昌书来,不能忘情于石巢旧居,依周美成兰陵王词韵寄之
清·顾印愚
相风直。烟袅湘竿篆碧。芝楣在、垂桁衍波,明月窥帘旧时色。予怀寄酒国。曾惜。图中主客。重来日,翻惹别情,一跳桃花水千尺。青苔履綦迹。恁我屋争墩,同舍争席。休论鱼尾猩唇食。乍.....
买陂塘·西冷送春
清·杨继端
最难忘、六桥烟柳,清阴摇荡如许。东风吹得春来早,怎不系将春住。成寄旅。听记拍、红红唱彻黄金缕。深沉院宇。渐拾翠人稀,添香夜短,独自甚情绪。浑无据。惆怅莺啼燕语。韶光容易飞.....
阅河长歌
清·玄烨
春风春社艳阳天,雪尽尘清遍路阡。曾记当时泊舟处,今成沃土及膏田。十年之前汎黄水,民生困苦少人烟。历历实情亲目睹,老转少徙益难抚。挟男抱女至马前,皆云此河不可堵。桑乾马邑虽.....
厓门怀古
元·张撝
渔翁知我閒无事,拉我乘舟访鼎湖。野草闲花春寂寞,蛮烟瘴雨昼模糊。磨厓可羡张弘范,把酒惟浇陆秀夫。兴废由来总天命,临风何必更长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