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怀古友情
赞颂山水
田园景色
咏物行旅

译文

仙境般的地方康庐最好,高人常常选择在这里居住。
如今我游历住在京国,却无人能替我照看这烟霞美景。
我在寻觅诗句时偶然遇到仙鹤,持经而坐时则面对着鲜花。
畅快的交谈还未结束,我起身看到银河已经斜挂天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士隐居于康庐仙境般的美景中,远离尘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中的“仙境康庐最”一句,直接点明了高士所居之地的超凡脱俗之美,康庐作为古代文人向往的隐逸之地,被诗人赋予了仙境般的意境。“高人此处家”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高士的与众不同,他选择了这样的环境作为自己的归宿,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风骨。接下来的“今游住京国,谁代管烟霞”,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高士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都市生活的疏离感,同时也暗示了高士在世俗世界中的影响力和价值。“觅句行逢鹤,持经坐对花”这两句描绘了高士日常生活的雅致与宁静,他不仅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创作诗句,还能与仙鹤为伴,以佛经自持,与花朵相对,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这种生活状态充满了诗意与禅意,展现了高士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最后,“快谈方未已,起看玉绳斜”则表现了高士与朋友交谈时的畅快与尽兴,即使是在即将日落之时,依然不愿结束对话,可见其思想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抬头望见玉绳(北斗七星之一)渐斜,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翁卷

150首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代表作《乡村四月》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课本、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一字灵舒。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猜您喜欢

题郭子嘉听漪草堂
清·柯蘅
义山旧傍玉溪居,子美瀼西更结庐。名士由来爱泉石,先生于此乐琴书。侧身天地青山老,短褐风尘白发疏。海内烽烟今未熄,岂容高致狎樵渔。
寄独孤处士
唐·栖白
林下别多年,相逢事渺然。扁舟浙水上,轻策剡山前。坐石吟杉月,眠云忆岛仙。何期归太白,伴我雪中禅。
三年前与儿辈步过东泾小岭得胜处可营别墅贫不能成偶复至其地怅然有感
宋·陆游
前年度岭踏斜阳,曾卜松阴置草堂。只倚气吞云梦泽,竟无钱买雪堆庄。烟脂菱角空频摘,火齐杨梅已再尝。事不如心居十九,往来常羡捕鱼郎。
寄杨隐岩二首(其一)
宋·萧立之
终日垂帷一卷书,隐岩名字满江湖。何时见子华阴道,拍手西风下蹇驴。
春日寄伯兄(其二)
清·许传霈
烟花自古艳扬州,远道相思思不休。灯火两三凄客舍,潮头千万涌乡愁。雄心兀兀金焦峙,壮志茫茫江海流。惟有一编堪寿世,遥知风雨护扁舟。
寄答参寥五首(其二)
宋·张耒
苏公守吴兴,山水方有主。子兮从之游,挂锡当可驻。尘埃困孤鹤,念子久失所。秋风展其翼,道使万里去。青云引高唳,爽绝谁敢伍。予驹欲西秣,东我江海橹。平生二三子,往往在南土。子.....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唐·王昌龄
良友呼我宿,月明悬天宫。道安风尘外,洒扫青林中。削去府县理,豁然神机空。自从三湘还,始得今夕同。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各有四方事,白云处处通。
江村
清·张济
放下蒲团心自安,木樨影里月生寒。金风一夜芦花白,秋在渔翁棹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