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花
写景
抒情
春天
写风
怀古
赞颂
赞语
离别

译文

寒气消融,雪点渐化,暖意萌生,轻烟袅袅,又是一年时节更迭的时刻。蕙草嫩芽初现。
春水消融后,水面泛起层层细小的涟漪,仿佛被风吹皱的翠绿波纹。浅黄色的柳条随风摇曳。
微微映照下的景物中,有琼芳(可能是某种花的名称)孤独秀丽。最喜爱它那纤细的花枝,轻轻折下,暗香便盈满了衣袖。
它的艳丽品质自然会让人低头赞叹。虽然它不似其他花那样丰满浓烈,但清瘦秀丽依旧是它的魅力所在。你是否也知晓这一点呢?
这花儿的美,连飞燕和玉环都会为之倾倒。在罗浮山的梦之后(这里可能是一个典故或隐喻),它的美丽更加显得非凡。
不必询问前方的村庄是否还有沽酒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赏花之余还能享受美酒),只要这花儿能够保持它的美丽,每年都如旧日那般娇艳就好。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行的《联芳词三首(其三)解花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之景,通过“寒消雪点,暖弄烟丝”开篇,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如“蕙芽初透”,“轻澌尽、蹙蹙翠波风皱”,“浅黄晕柳,微隐映、琼芳孤秀”。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更蕴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接着,“最爱他、纤指轻轻,折暗香盈袖”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情境中,仿佛能感受到那轻轻一折带来的淡淡香气,以及其中蕴含的细腻情感。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艳质固应低首。却休惭秾丽,不似清瘦”表达对花朵独特魅力的赞美,强调了花朵无论艳丽还是清瘦,都有其独特的美,不应因外在形式而自惭形秽。“也还知否。可人处、飞燕玉环都有”一句,将花朵之美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暗示花朵不仅在自然中绽放,也在文化与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最后,“罗浮梦后。更莫问、前村沽酒。但好教、腻白娇红,镇年年如旧”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恒久不变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的小确幸的珍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花朵独特美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王行

118首
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