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
宁
八
景
(
其
二
)
西
泺
渔
樵
水
国
禾
生
秋
雨
馀
,
家
家
生
计
在
樵
渔
。
短
镰
刈
得
干
芦
荻
,
乞
火
船
头
煮
白
鱼
。
地点
山水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渔樵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首句“水国禾生秋雨馀”,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水国,指的是水乡,这里以丰富的水资源为背景;秋雨馀,秋天的雨水已经过去,留下湿润的空气和丰美的景象。这句诗营造出一幅江南水乡秋雨过后,稻田中禾苗生长茂盛的画面,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次句“家家生计在樵渔”,直接揭示了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方式——打柴和捕鱼。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人们依靠自然资源维持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这一句简洁有力,展现了渔樵生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第三句“短镰刈得干芦荻”,具体描述了渔民们收割芦苇的过程。短镰,暗示工具简陋,但渔民们却能熟练地操作,显示出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刈得干芦荻,意味着他们成功地收获了芦苇,这些芦苇可以用来编织渔网、制作生活用品或是作为燃料,体现了渔民们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后一句“乞火船头煮白鱼”,描绘了渔民们在船头烹饪白鱼的情景。乞火,可能是指向其他船只借取火种,因为渔民们通常需要在船上进行烹饪。煮白鱼,既展示了他们对食物的简单享受,也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这一句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渔民们的生活情趣和满足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渔民们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张缙
9首
明孝康皇后之祖伯,曾任山西交城县教谕,以子张岐显贵,敕赠监察御史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