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剪
梅
·
冲
寒
图
潇
洒
吟
情
在
灞
桥
。
杖
挂
诗
瓢
。
驴
踏
琼
瑶
。
阳
春
一
曲
调
应
高
。
梅
正
香
饶
。
雪
正
萧
骚
。
自
是
清
狂
逸
兴
豪
。
一
任
寒
骄
。
肯
负
今
朝
。
竹
篱
茅
舍
露
山
坳
。
幽
景
难
描
。
幽
思
难
消
。
写景
咏物
写花
冬天
抒情
豪放
地点
梅花
怀古
译文
在灞桥边,我潇洒地吟咏着诗篇,诗瓢挂在杖上,驴儿踏着地面上的冰雪,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唱起一曲阳春白雪,音调高亢激昂,梅花正散发着香气,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冬日景象。
我自然是心怀豪情逸兴,清高不羁,任凭寒冷的天气如何嚣张,我也不会错过这美好的时光。
竹篱茅舍隐藏在山坳之中,这里的幽静景色难以用语言描述,而我的幽思之情也难以消解。
赏析
这首清代词人沈善宝的《一剪梅·冲寒图》描绘了一幅冬日诗情画意的画面。开篇"潇洒吟情在灞桥",诗人以洒脱的姿态,寓情于灞桥,展现出文人墨客的闲适与雅致。"杖挂诗瓢,驴踏琼瑶",形象生动,杖头挂着酒壶,骑着驴子踏过洁白的冰雪,犹如行走在诗意的画卷中。"阳春一曲调应高",暗示诗人此刻正以高昂的琴声或歌声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冬日的寒冷形成对比。梅花盛开,香气四溢,"梅正香饶",为寒冷的季节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暖意。"雪正萧骚",则描绘了雪花飘落的动态美,增添了冬日的静谧与寂寥。"自是清狂逸兴豪",诗人自称狂放不羁,满腔豪情,即使面对严寒也无所畏惧。"一任寒骄,肯负今朝",表达了诗人决心把握当下,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最后两句"竹篱茅舍露山坳,幽景难描,幽思难消",描绘了简朴的居所隐匿在山坳之间,周围的幽深景色难以言表,而诗人内心的思绪却难以平息。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冬日景色和诗人的情感状态,展现了作者的文人风骨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困境中保持的乐观与豁达。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