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满
子
·
寒
闺
帘
幕
低
垂
静
夜
,
兰
膏
拨
尽
深
更
。
灯
影
模
糊
梅
影
瘦
,
篆
香
暖
拂
云
屏
。
已
觉
愁
魂
欲
断
,
那
堪
雨
又
淋
铃
。
几
度
思
弹
绿
绮
,
谁
家
又
理
瑶
筝
。
卸
罢
残
妆
纤
手
冷
,
霜
风
和
月
穿
棂
。
无
奈
夜
长
人
倦
,
熏
笼
倚
到
天
明
。
闺怨
情感
写景
怀旧
写物
离别
秋节
译文
夜晚静谧,帘幕低垂,灯油即将燃尽,深更半夜了。
灯光下,模糊的梅影显得瘦弱,篆香烟气温暖地拂过云屏。
已经觉得忧愁之情让人心碎欲绝,又怎么经受得住雨声淅沥不断。
多次想弹奏绿绮琴,却不知谁家又在调弄瑶筝。
卸下妆容后,纤手感到寒冷,霜风和月色穿过窗棂。
夜太漫长,人已疲倦,只能无奈地倚着熏笼直到天明。
赏析
这首清代词作《河满子·寒闺》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凄凉的夜晚画面。首句“帘幕低垂静夜”营造出一种深沉的静谧氛围,暗示闺中女子独处的孤寂。次句“兰膏拨尽深更”则通过点燃的蜡烛逐渐燃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主人公内心的无尽等待。“灯影模糊梅影瘦”描绘了灯光下梅枝的孤单形态,暗喻女子的清瘦身影和孤独心情。“篆香暖拂云屏”以篆香的温暖与室外的寒冷形成对比,烘托出室内的一丝暖意,但更多的是空虚和落寞。“已觉愁魂欲断,那堪雨又淋铃”进一步渲染愁绪,雨声和铃声交织,如同哀怨的乐章,使女子的心境更加悲凉。“几度思弹绿绮,谁家又理瑶筝”借琴声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现实中却只能独自忍受寂寞。“卸罢残妆纤手冷”写女子卸妆后的疲惫,手的冰冷反映出内心的冷寂。“霜风和月穿棂”以自然景象加重了凄清之感,月光穿透窗户,仿佛连霜风都懂得她的哀愁。最后两句“无奈夜长人倦,熏笼倚到天明”揭示了女子彻夜难眠的状态,她倚着熏笼,期待黎明的到来,却又陷入更深的疲倦和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闺中女子在寒冷冬夜中的孤独、思念和期盼,情感深沉而动人。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