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鹿
西
写景
写雪
地点
古木
鹿
怀古
抒情
秋景
赞美
山景
情感
写景
写雪
地点
屯山

译文

山顶上的烟雾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淡雅朦胧,天空中飘散着如同玉屑一般的雪花,纷纷扬扬。
并不期待四季里原会降下太多的雨水,却无法相信连续的朝霞竟要酿成乌云。
古老的树木上鸦鸟栖息在黑色的城墙上,空旷的山中,鹿儿踏着冰面留下的纹路前行。
杜甫的诗句中描绘的西岭千年风景,即使赠予山中的灵物,它们也难以分辨其美妙之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屯山积雪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景与深邃的哲思巧妙融合。首联“绝顶斜烟淡夕曛,飞来玉屑竟纷纷”,开篇即展现出一幅静谧而壮美的画面。绝顶之上,夕阳余晖与淡淡的烟雾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飞来玉屑”描绘雪花飘落的情景,用“玉屑”形容雪花之轻盈与纯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雪花纷飞的壮观景象。颔联“不图四序原多雨,谁信连朝欲酿云”,诗人在此处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四季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在常人眼中,四季更迭似乎与雨水息息相关,但诗人却提出疑问,是否真的只有雨季才能引发云层的聚集?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生活哲理的探讨,暗示着世间万物的变化并非单一因果关系所能完全解释。颈联“古木噤鸦栖墨堞,空山踏鹿认冰纹”,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古木苍翠,鸦雀无声,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空旷的山林中,鹿群踏过,留下一串串冰纹,既展现了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也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美丽。尾联“少陵西岭千秋句,移赠山灵总莫分”,引用杜甫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以“山灵”自喻,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与赞美之情寄托于山水之间,希望这份情感能够被山灵所感知。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永恒不变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屯山积雪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命以及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