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亲情
写家书
怀乡
壮游
励志
思乡
情感

译文

阿丈很怜爱我,给我寄来了八行家书。
信中还说增添了骥子,这还可以安慰家中的萱堂。
我自己想到这十四年的经历,壮年时期曾征战在战场上。
我的心没有任何隐瞒,无论出处都可以任凭它飞向高远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汪广洋所作的《济南喜得家书(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收到家书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家庭的深深思念。首句“阿丈怜余甚”,诗人以“阿丈”称呼父亲,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敬爱与依赖。接着,“家书寄八行”,点明了收到家书的情景,八行家书承载着家人对诗人的关怀与问候。“且云添骥子,还可慰萱堂。”这两句写家人在信中告知家中添丁进口,这不仅让诗人感到欣喜,也能够缓解母亲的思儿之苦,为母亲带来安慰。“添骥子”暗喻新出生的孩子聪明伶俐,有望成为有用之才,寄托了家人对孩子的期望和对诗人的牵挂。“自念十四载,壮游征战场。”诗人回忆起自己离家十四年,期间远赴战场,经历了无数的风霜与挑战。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也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寸心无所昧,出处任穹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豁达。无论身处何方,心中都保持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对待人生的选择和命运的安排,都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体现了诗人高远的人生境界和洒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庭的深情厚意,也有对个人成长历程的反思与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汪广洋

532首
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猜您喜欢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赵学士色竹图
元末明初·刘基
竹性本孤直,磬折良可怜。由来刚介有摧挫,岁寒然后知真坚。虚堂无人清气会,日满高林风影碎。漆园胡堞去茫茫,今落潇湘苍玉佩。我思美人淇水隈,路永莫致增悲怀。雪霜纷糅嘉实晚,不.....
除夜客怀
明·浦源
火冷空斋夜掩霜,明朝新岁在殊方。故乡亲老谁相守,独对寒灯泣数行。
饮龙头镇
明·谢肃
马上见晨月,堠路行逶迤。遂入龙头憩,沙洲带蒲荷。榆柳荫华屋,正暑凉飙多。怡然逢故老,邀我还其家。大儿击燕筑,小儿閒齐歌。黍酒劝客饮,勿辞令颜酡。维㫺至正末,日夜忧干戈。太.....
杂诗四首(其二)
唐·张说
山闲苦积雨,木落悲时遽。赏心凡几人,良辰在何处?触石满堂侈,洒我终夕虑。客鸟怀主人,衔花未能去。剖珠贵分明,琢玉思坚贞。要君意如此,终始莫相轻。
日本绍明知客请赞
宋·释智愚
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海东。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春初夜书
宋·寇准
水国淹留岁月空,云山东去阻千重。欲令遥夜春愁薄,须赖黄醅腊酒浓。南浦有潮舂栅锁,西窗无睡怯岩钟。谁家几点畬田火,疑是残星挂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