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日
卧
病
莺
花
零
乱
清
明
日
,
巾
褐
萧
条
老
病
翁
。
乌
鼎
相
亲
勤
煮
药
,
素
屏
深
坐
怯
当
风
。
爱
花
未
免
呼
儿
摘
,
畏
雨
还
成
对
客
慵
。
自
叹
年
来
怨
青
镜
,
衰
颜
改
尽
少
年
红
。
写景抒情
春天节气
怀旧伤怀
节日感慨
写病中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病中的诗人在清明时节的生活状态。开篇"莺花零乱清明日,巾褐萧条老病翁"两句,通过对环境和自身状况的描写,设置了整首诗的氛围。莺花指的是燕子的归来,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零乱”则表达了一种不经心的随意感。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此时万物复苏,正值春意盎然之际。但诗人并不沉浸于外界的生机勃勃,而是以“老病翁”的形象出现,“巾褐萧条”则形容了他的衣着单薄,不耐寒冷。接着"乌鼎相亲勤煮药,素屏深坐怯当风"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因病而产生的生活细节。“乌鼎”指的是黑色的炊器,而“相亲”则表达了一种亲昵之情,可能是家人或仆人在照料他的健康。勤于煮药,既显示了对健康的关心,也反映出诗人的病痛与日常生活中的不便。"素屏深坐怯当风"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因病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中间两句“爱花未免呼儿摘,畏雨还成对客慵”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他虽然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亲自欣赏或采撷春天的美好,但他仍然通过呼唤儿童去摘花来间接体验。"畏雨还成对客慵"则表达了一种对于外界变化的忧虑和不适应,哪怕是简单地与客人交谈,也因为畏惧春雨而显得懒散无力。最后两句“自叹年来怨青镜,衰颜改尽少年红”则是一种对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诗人通过"青镜"比喻时间的流逝,而"衰颜"则直接指出了他外表的变化和衰老。"改尽少年红"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少年红"象征着年轻时期的活力与热情。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因病而引起的内心世界和生理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青春逝去的哀愁。
张耒
2256首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您喜欢
苏幕遮·立春
明末清初·沈谦
树莺藏,兰雪拥。浪说春回,又被东君哄。面药口脂呵复冻。一样愁颦,便觉朝来重。负深盟,思好梦。懒簇酥山,花影帘钩控。此夜歌楼谁与共。火照堆鸦,胜里金人动。
枕上
宋·陈起
病与仇谋酒作成,药炉又复伴深更。邻钟自是常时听,才到霜天分外清。
过友人山房
明·释古易
数载匡山去,凉襟始共披。窗虚惟独坐,病起稍吟诗。药火分霜气,岩花带晚篱。一般寥廓意,能得几人知。
渔家傲(其一)
宋·朱敦儒
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酬郭十五受判官
唐·杜甫
才微岁老尚虚名,卧病江湖春复生。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只同燕石能星陨,自得隋珠觉夜明。乔口橘洲风浪促,系帆何惜片时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