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
寺
八
首
(
其
三
)
病
卧
淮
阳
太
昊
城
,
牡
丹
丛
畔
过
清
明
。
那
知
春
暮
长
江
上
,
竹
里
招
提
听
晓
莺
。
写景
节日
清明节
春天
抒情
牡丹
写花
听晓莺
写鸟
山水
译文
病卧在淮阳的太昊城,恰逢清明时节时在牡丹丛旁度过。
并不知道已到春末时,已经来到了长江边,在竹林里的寺庙里听到了清晨的莺啼。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张耒在《寓寺八首(其三)》中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传达了时间流逝与自然美景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开篇“病卧淮阳太昊城”,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诗人因病卧床,身处淮阳的太昊城中。这里的“病”字不仅描绘了身体上的不适,也暗示了一种心灵上的寂寞与无奈。紧接着,“牡丹丛畔过清明”,则是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在这个季节,牡丹竞相开放,它们在花丛中穿行,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和热烈的生命力。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色与诗人的病卧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无法亲临的遗憾。最后两句“那知春暮长江上,竹里招提听晓莺”,则转向更为深远的情感表达。春天的黄昏在长江之上渐渐降临,这是一个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象征。而诗人通过“竹里招提听晓莺”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对自然界中细微声音的留心与欣赏。这不仅是对春日美景的一种感受,也是诗人对于生活中简单乐趣的一种向往和珍惜。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病中的静观,将个人的情感与季节的变换相结合,展现了一幅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美景交织的画面。
张耒
2256首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您喜欢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如梦令·春景
清·沈榛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礼部旧无朝房予疏请命工曹特建盖异数也落成春祀斋宿奉简张蔡二寅丈(其三)
明·严嵩
晓星残月在檐西,起望天街簇仗齐。瑶雪静含鳷鹊影,綵云深护凤凰栖。南宫礼乐逢昌运,上苑烟花续旧题。谁信烧灯催草奏,每看堂印夜中携。
四明山中逢晴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一冈一涧一萦隈,新岁新晴始此回。莎坂南风寅蛤出,茅檐西日一禽来。人迷白路羊群石,水捲青天雪里雷。犹是深山有寒食,梨花无数绕岩开。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