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斋
杂
咏
·
老
槐
雪
霜
未
死
阅
年
华
,
危
叶
萧
萧
战
古
槎
。
袅
袅
秋
风
官
舍
冷
,
半
枝
斜
日
带
啼
鸦
。
写景
咏物
秋天
怀古
情感
官舍
鸟
乌鸦
抒情
译文
尽管经历了雪霜的侵袭,生命却并未因此消逝,仿佛在古老的树杈上,枯叶依然萧瑟地坚持着。
秋风轻轻吹过,官舍显得格外冷清,斜日余晖中,半枝树上残留的乌鸦在啼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思。“雪霜未死阅年华”一句,设定了季节与主题:秋天的气候依然寒冷,雪花尚未完全消融,而时间却在不断流逝。这里,“年华”指的是岁月,它既是自然界季节更迭的标志,也暗示着生命的流转和诗人的感慨。“危叶萧萧战古槎”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树木凋零的情景。古槎(槎,指的是老旧的、已经死去的树干)在这里成为背景,而危叶之所以“战”,是因为它们还在顽强地与寒风抗争,生机犹存。接下来的两句,“袅袅秋风官舍冷,半枝斜日带啼鸦”进一步加深了画面的凄清感。诗人通过“袅袅”的秋风和“冷”的官舍,渲染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而“半枝斜日带啼鸦”,则是对光线和生命活动的一种描绘,那些尚未完全消逝的阳光照在剩余的枝头上,同时也照亮了啼叫着的小鸟,营造出一种生与死、寒与暖交织的情感空间。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细致入微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生命脆弱与时间流逝的哲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与凋零现象的深刻感悟。
张耒
2256首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