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古
抒情
写鸟
悼亡
秋天
写景
思乡
写旧物

译文

寂寞的梁上尘土中,翠绿的柳条在环绕着,我曾隔着花丛听到下帘的声音。
谁家的房屋需要修补,我飘泊在异乡,现在更加怀念故主的情感。
陷入泥泞的地方,曾经听到过弹筝的声音。春风秋月的变换总是让人心惊。
谢家的大堂只是寻常可见的景象,但我并未相信,筑巢于林木之间会误了我此生。

赏析

这首词以"寂寞梁尘翠柳萦"起笔,描绘了一幅寂静而略带凄清的画面,梁上积尘,翠柳轻拂,暗示了楼阁的荒凉和时光的流转。"隔花曾听下帘声"一句,通过回忆曾经的热闹与温馨,反衬出如今的孤寂。"绸缪去补谁家屋,飘泊今怜故主情"两句,表达了对往日主人的怀念,以及对燕子漂泊无依的同情,寓言了人生的离散与变迁。"泥堕处,旧闻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筝声的回忆,如同燕子的归巢,触动了诗人的心弦。"春风秋月总堪惊",春天的和风与秋天的明月,本应带来生机与宁静,但在诗人眼中却令人惊心,反映出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谢堂只是寻常见,未信巢林误此生",诗人以燕子自比,感叹即使身处寻常的谢堂,也不愿像燕子一样误入他乡,流露出对故乡和安定生活的深深眷恋。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燕子为载体,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对现实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归宿的向往,情感深沉,意蕴丰富。

郑文焯

364首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