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台
令
(
其
一
)
春
雨
。
春
雨
。
滴
到
无
声
更
苦
。
红
楼
酒
醒
天
涯
。
相
送
舟
前
落
花
。
花
落
。
花
落
。
还
较
去
年
轻
薄
。
写景抒情
咏物言怀
写花情感
写雨思情
春季节气
译文
春雨绵绵地下着,雨滴落到地上无声无息,这种情景更让人感到痛苦。在红楼中酒醒之后,我孤身一人在天涯。
在送别的船上,眼前的花朵轻轻飘落。花儿落了,它们的凋零显得如此轻盈和薄弱,比那远去的你我之间的距离还要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郑文焯所作的《三台令》(其一)中的片段。诗人以春雨为引子,描绘了一幅伤感的画面。"春雨。春雨。滴到无声更苦。"这里通过反复强调春雨的无声和苦涩,渲染了愁绪和离别的氛围。接下来,"红楼酒醒天涯。相送舟前落花。"暗示主人公在红楼(可能指豪华住所或繁华之地)中借酒浇愁,醒来后却发现已经远离了亲人,只能在舟前看着花瓣飘落,象征着时光流逝和离别之痛。"花落。花落。还较去年轻薄。"最后两句,诗人以花的凋零来比喻青春的消逝,表达出对青春不再、人事如梦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轻薄岁月的惋惜。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简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词人对生活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体验。
郑文焯
364首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猜您喜欢
醉太平(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罗衣绣纹。帘衣翠痕。去年花底温存。又今年断魂。啼鹃送春。啼莺恨人。梨花燕子重门。剩东风二分。
写怀(其二)
元末明初·朱希晦
野老何愚庸,团形从大块。林居玩清景,悠然与心会。佳菊没榛丛,幽兰伍萧艾。岁晚冰霰交,见之徒感慨。
岁晚言怀(其三)
宋·陈造
雀响初防雪,鸦骄恐报晴。徒妨一老梦,莫究二虫情。虚籁吹群动,洪炉寄短生。只今观物化,未替白鸥盟。
家圃与诸客竟日夜剧游伯促咸在赋二十二韵
明·陈子壮
青山谁独往,白日竟无哗。谁有高人迹,来寻处士家。襟怀都贮月,骨相本餐霞。松下幽盟在,林中逸兴赊。观鱼新水上,策杖小桥斜。棋局临风置,书床就竹遮。侵阶半马舄,点户碎桐葩。欲.....
少年游
宋·欧阳修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閒坐口谣
元·张玉娘
独坐看花枝,无言双泪垂。痴婢不知意,问我心恨谁。
赋得牡丹因感旧游同辈
明·王恭
洛阳城里卸吟鞍,几度侯门看牡丹。色借阿环娇上马,香分弄玉醉乘鸾。铜驼月色人何在,金谷春归梦又残。惆怅旧游今寂寞,一枝浓艳共谁看。
遣侍儿
明·李攀龙
孔雀双飞织素年,蛾眉宛转使君前。桃花流水人间去,何处春光不可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