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写景
山水
抒情
哲理
写山
写水
情感
怅然

译文

招提寺俯瞰着崇山峻岭,台阁掩映在林木之中。
攀爬登上高处,欣喜地放眼远望。
此时夜雨已经停止,野外景色清新明朗。
终南山的峰峦高耸入云,细小的河流蜿蜒流淌。
山谷中的猿猴在林间鸣叫,岩石间的水流倾泻而下。
洞中随着鹤飞行的花丛,霜冷的道路上马蹄声响起。
清新的气息洗涤心灵,让人感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门旁遇见一位僧人,他披着毛毡和毯子。
他自称是元朝末年的人,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岁了。
我们一起谈论无生之境,领悟了寂静中的真意。
想到君主的恩德深厚,正是百姓社会寄托的所在。
暂时在禅关休息后离开,突然惊动了渭河的流水。
在这样的环境下行走,心中有许多感慨,于是创作了这首新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渭川山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首句“招提俯崇巘,台阁林木翳”描绘了山寺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下的景象,台阁隐于茂密的树林之中,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攀跻登上头,喜得纵遐睇”表达了诗人攀登至山顶的喜悦,得以远眺四周的壮丽景色。“维时宿雨收,野色开新霁”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野景焕发出新的生机。接下来的几句“崒嵂终南高,微渺河流细。涧猿号林隈,石溜泻岩际”则通过对比终南山的高耸与河流的细小,以及涧中猿猴的啼叫与岩石间溪流的流淌,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花洞鹤随行,霜蹊马经踶”描绘了诗人沿途所见的生动画面,花洞中鹤群相伴,霜路上马蹄踏过,增添了诗中的生机与活力。最后“清洒涤心神,迥旷超尘世”表达了诗人在此地心灵得到净化,远离尘嚣的感受。“门迓一缁叟,振锡被毡罽”描绘了山寺僧人的形象,他们以禅杖迎接诗人,穿着僧衣,体现了佛教修行者的朴素与虔诚。“自说元季人,于今百十岁”则透露出诗人对僧人长寿的惊讶与敬佩。“相与谈无生,了悟寂中意”表现了诗人与僧人深入交流,探讨佛法,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何如君恩深,方兹民社寄”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恩泽的感激,以及对国家社稷的关怀。“暂憩出禅关,歘惊渭泮济”描述了诗人短暂休息后离开山寺,突然意识到自己即将回到世俗生活的场景。“行行幽抱繁,怅然赋新制”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留恋,以及在返回尘世后的复杂心情,最终以创作新诗来表达这种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禅宗智慧的领悟,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