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养
口
资
身
赖
以
桑
,
终
成
王
道
泽
流
长
。
吐
丝
不
羡
蜘
蛛
巧
,
饲
叶
频
催
织
女
忙
。
三
起
三
眠
时
化
运
,
一
生
一
死
命
天
常
。
待
看
献
茧
盆
缫
后
,
先
与
吾
皇
织
衮
裳
。
咏物
写动物
抒情
赞颂
哲理
怀古
读蚕有感
生活感悟
译文
依靠桑树来滋养生活,最终成就了王道的恩泽,使其长流不息。
(蚕)吐丝并不羡慕蜘蛛的巧妙,频繁地吃食桑叶以催促织女忙碌地织布。
三起三眠是蚕的生长规律,生命无常,但这是自然的法则。
等待看到蚕茧成熟后开始缫丝,然后先用这些丝给我们的君主(吾皇)织制华丽的衣裳。
赏析
这首诗名为《蚕》,作者是宋代诗人谢枋得。诗中通过对蚕的形象描绘,寓言了社会和人生的道理。首句“养口资身赖以桑”表达了蚕以桑叶为食,滋养自身,象征着人们依赖劳动和资源维生的基本生活状态。接着,“终成王道泽流长”暗示蚕丝的珍贵,如同王道般深远影响,泽被后世。“吐丝不羡蜘蛛巧,饲叶频催织女忙”通过蚕吐丝的勤劳和织女忙碌的纺织,赞美了默默付出和辛勤工作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三起三眠时化运,一生一死命天常”描述了蚕的一生,从孵化到结茧,经历三次眠期,最终化蛹成蝶,象征生命的轮回和自然规律。最后两句“待看献茧盆缫后,先与吾皇织衮裳”预示了蚕丝的用途,不仅是日常衣料,更是皇家御用的华丽服饰,体现了蚕丝在社会中的尊贵地位。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蚕为载体,寓言深刻,既赞美了蚕的奉献精神,也反映了社会秩序和自然法则,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谢枋得
103首
谢枋得(1226~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猜您喜欢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感寓二首(其一)
元·曹之谦
中林有幽兰,罗生杂众草。地僻人不知,芬芳空自好。严霜凋古木,岁晚难独保。愿充君子佩,探撷尚未早。安得清风来,吹香出林表。
再韵简菊坡
宋·郑清之
访梅长与寒角力,两鬓丝丝尚堪织。吊湘赋鵩强解事,长沙少年空太息。酷爱孤芳支岁寒,草木虽多懒求识。肥遁不为苍帝臣,白贲丘园义形色。风饕雪虐真养素,笑枕溪流漱寒石。请翻橘颂作.....
长安春望二首(其二)
明·张元凯
幽燕今是汉西京,宫阙参差入太清。紫禁铜龙閒夕照,绿杨缇骑散春明。繁花总异人间色,众乐能传天上声。盛世有谣同击壤,可知无筑和荆卿。
落梅风
元·马致远
天教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宋·向子諲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一醉得黄香,仍叔度。尊前事,尘中去。拈花问,无人语。芗林顾灵照,笑抚庭树。.....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诗赠之(其四)
宋·黄庭坚
任世万钧重,载言以为轩。空文误来世,圣达欲无言。咸池浴日月,深宅养灵根。胸中浩然气,一家同化元。
归朝欢·题晋臣积翠岩
宋·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