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悼亡
写花
咏物
怀古
情感
思乡
离别
写景
写山水
节哀

译文

汴宫的流水哽咽着,剩下的秋花,无人再来攀折。深深的情感自成结。
只有繁霜使大雁悲鸣,暗香中藏着蝴蝶。轻轻怜惜后又是重重告别。
泪水如细流般流淌,罗衣上皱褶层叠。
遗憾的是清尊易空,一旦离开关山,愁烟万叠。凄凉至极。
微根之地显得脆弱无力,残存的梦境在寒冷的天空中消散。一瞬间便在人间消逝。
究竟是为谁而生又为谁而死呢?
等到看花的人来问起,孤芳自赏的花朵已经凋零,正是令人心碎的时节。
替西风填入画中吧,陪伴着明月。

赏析

这首《瑞鹤仙·其一》是晚清词人王闿运所作,以吊唁开封倡女为主题,通过对秋花凋零、无人欣赏的描绘,寄寓了对她们命运的深深同情和哀悼。"汴宫流水咽"一句,以流水声象征着逝去的繁华和哀伤的气氛。"剩秋花,无人更与攀折",寥落的景象揭示了倡女们的孤独和被遗忘。"幽情自萦结",表达了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繁霜吊雁,暗香藏蝶"则通过自然景象寓言她们的孤寂和无奈。"轻怜重别",词人细腻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泪娟娟,罗衣皱褶",展现了她们离别时的悲泣和衣物的褶皱,寓意着生活的艰辛。"恨清尊易竭,关山一去,仇烟万叠",借酒浇愁,却无法排解内心的痛苦,暗示了她们远离家乡、身陷困境的境遇。"凄绝"二字,道出了词人心中的悲凉。接下来,词人感叹她们身处恶劣环境,生命如同微弱的根茎,随时可能消逝。"人间一霎,生共死,为谁说",表达了对她们生死无告的深深忧虑。最后,词人设想未来,即使有人问起,也无人能述说她们的遭遇,只能在西风和明月中,让菊花成为她们故事的见证者。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倡女命运的描绘,展现了晚清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王闿运

112首
文学家。又字壬父,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题赵学士色竹图
元末明初·刘基
竹性本孤直,磬折良可怜。由来刚介有摧挫,岁寒然后知真坚。虚堂无人清气会,日满高林风影碎。漆园胡堞去茫茫,今落潇湘苍玉佩。我思美人淇水隈,路永莫致增悲怀。雪霜纷糅嘉实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