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于
晦
若
自
南
海
还
蜀
旋
赴
天
津
幕
府
蜀
国
春
寒
连
夏
月
,
江
波
未
泛
峨
眉
雪
。
越
中
高
士
去
复
来
,
万
里
奇
游
何
撇
■
。
当
年
揽
秀
采
琼
英
,
暂
入
金
门
听
凤
鸣
。
忽
然
蹭
蹬
粉
墙
里
,
却
作
赀
郎
同
舍
生
。
南
归
观
海
海
如
雾
,
正
见
彭
张
竞
笳
鼓
。
宿
望
高
名
一
代
无
,
苦
欲
相
留
掉
头
去
。
狄
山
抗
请
诛
相
臣
,
今
君
肯
向
合
肥
门
。
浊
河
清
济
竟
谁
是
,
仰
天
一
笑
看
浮
云
。
廿
年
和
战
忧
危
大
,
只
与
世
人
生
富
贵
。
贾
胡
反
覆
那
足
言
,
案
甲
论
兵
误
群
帅
。
伊
犁
交
趾
争
蜗
蛮
,
谁
识
真
人
但
闭
关
。
偶
从
谭
笑
挥
八
极
,
陆
贾
张
骞
相
往
还
。
井
蛙
自
古
嗟
梁
益
,
今
日
西
陲
盛
宾
客
。
已
见
终
军
出
散
关
,
更
看
马
援
还
京
国
。
东
西
南
北
尽
销
兵
,
书
剑
苍
茫
海
上
行
。
何
日
东
朝
求
实
用
,
请
君
多
谢
汉
公
卿
。
写景
边塞
情感
励志
历史事件
战争
春和冬天
读书
求学
地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蜀地的季节变换,从春寒到夏日,江面仍未见峨眉山雪的景象。诗人提及越中的高雅之士频繁出游,而主人公的经历则起伏不定,从金门听政的辉煌到沦为贫贱的僚生。他南归途中见到壮阔的海景,感叹彭张的军事活动,对于名声的追求和世事的变迁有着深沉的感慨。诗人提到狄山抗请之事,暗示时局动荡,而晦若将去天津任职,对未来的政治格局表示疑惑。诗人认为二十年间战乱不断,世人沉迷于权贵生活,而真正的英雄却被忽视。他以陆贾、张骞的典故,表达对开阔视野和交流的向往,批评了井底之蛙的狭隘。诗的结尾,诗人期待一个实用主义的时代,希望晦若能在朝廷中发挥影响力,为国家带来实际的变革。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才的期盼。
王闿运
112首
文学家。又字壬父,世称湘绮先生。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次子勉韵二首(其二)
元·李存
疲马常思捲旆旌,如何处处尚屯兵?为邦喜有汉三杰,习礼惭无鲁两生。虽觉风沙成昼晦,终期河汉向秋明。买牛负耒归乡里,没齿箪瓢亦已荣。
与栾凤同使广陵马上口占
明·汪广洋
昔为歌舞地,今为争战场。与君骑瘦马,联辔蹋斜阳。荒草侵合路,苦蒿生过墙。遥怜鲍明远,词赋最凄凉。
高阳台·感怀
清·许禧身
漫点铜龙,缓敲檐铁,欣闻春雨纷纷。笼雾青纱,照来烛影偏清。隔闱共说安民语,喜听来、句句真诚。黯消凝。炉内香残,案上灯昏。运筹决尽承平策,奈安边少计,鬓角愁生。一样无眠,静.....
责子诗,次陶渊明韵
明末清初·卢若腾
臧、谷均亡羊,达人考名实;世乱重干戈,空复事纸笔。嗟予及衰惫,孑焉寡俦匹;尔力幸方刚,克家贵择术。所见邻里人,从军去十七;各各庇阿翁,睚眦人股栗。尔犹读父书,定知是蠢物。
次韵奉酬家仲畇尚书
清·吴存义
昔我居柴墟,菰芦托幽窅。弱冠事柔翰,闭户恣研讨。经畬服许郑,词条撷江鲍。如以碧镂管,仰窥青玉昊。沥液漱回甘,散襟抒夙抱。咫闻夸耳食,奥阼矜目巧。通籍入承明,阊阖集簪袅。兹.....
送孙民瞻之广西帅阃照磨
明·刘崧
蔚蔚城闉柳,长条当路岐。行人服王命,策马厉所之。登高望群山,马鸣风正悲。天连江广交,云隐湖湘湄。向西有大府,冠盖何逶迤。分阃控百蛮,元戎总前麾。简书岂不畏,舒卷在所持。忾.....
过符离读张忠献公传书后
清·严遂成
北使来朝辄问安,隐然敌国胆先寒。十年作相迟秦桧,万里长城坏曲端。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传中功过如何序,为有南轩下笔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