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咏物
写雪
怀古
抒情
赞美
梅花
冬天
情感
亲情

译文

无论是大是小,雨滴落下的地方,平铺的景象好像妆扮得十分庄严。
庙堂之上的人在调合政治,计算年景的吉凶,而百姓则与儿女商量着日常的柴米油盐。
谁在歌钟声中夸耀自己的战斗能力,我却怜悯那些穿着简陋衣服、住在破旧屋檐下的人们。
江南地区有一种天然的趣味,那就是墙角处疏落的梅花正在争相绽放,像是在斗艳斗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面对雪花的细腻感受,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哲思。首句“落处无论巨与纤”,以雪花不论大小皆能落下,象征着自然界中无论事物大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接着,“平铺格样类妆严”则将雪花覆盖大地比作精心装扮,赋予了自然景象以艺术美感。“庙廊调燮凭占岁,儿女商量谩到盐”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雪花与人间生活相联系,暗示着雪花不仅美化了自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庙廊代表国家治理,雪花的丰歉预示着来年的收成;儿女们在谈论盐价时,雪花的出现或许会带来生活的变化。“谁向歌钟誇白战,我怜短褐有穷檐”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不羡慕那些在歌钟声中夸耀白战(可能指某种形式的战斗或竞赛)的人,而是怜悯那些穿着简朴、生活在贫困中的普通人。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注。最后,“江南一种天成趣,墙角疏梅正斗尖”将目光转向江南的美景,以墙角的疏梅作为点缀,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斗尖”可能指的是梅花枝条的尖端,暗示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花的描绘,以及与生活、自然、社会的关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