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抒情
节妇

译文

悲伤凄凉的香闺里,突然折断了鸾鸟的翅膀(暗指美好事物的毁灭),毫无缘由地遭受了痛苦的摧残。
百年心事在梦中寄托,九转的肝肠在哭泣后变得干涸。
蜀地的灵魂在夜晚啼哭,霜月显得更加寒冷;湘水的灵魂时常环绕着凤江的岸边。
坦然面对死亡,决不改变(宁死不屈),独自承担起纲常伦理的重任,这份凛然正气将永载史册,万古留寒。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哀婉的情感描绘了一位节妇郑氏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亡夫的深切怀念与对贞洁守志的坚定信念。首联“凄绝香闱忽折鸾,无端玉树苦摧残”,开篇即以“香闱”、“折鸾”、“玉树”、“摧残”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悲惨的氛围。香闱,指女子闺房,折鸾则暗喻丈夫的离世,玉树比喻美好的婚姻生活,而“苦摧残”三字则直接表达了失去丈夫后的痛苦与绝望。颔联“百年心事梦中托,九转肝肠哭后乾”,进一步深入描述了节妇郑氏内心的挣扎与矛盾。百年心事,指她对丈夫的深情厚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梦中托,暗示她在梦中寄托对丈夫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希望。九转肝肠,形容内心的痛苦与煎熬;哭后乾,则是说哭泣之后,内心仍然无法平复,情感的深度可见一斑。颈联“蜀魄夜啼霜月冷,湘魂时绕凤江干”,运用典故,将郑氏的哀思比作蜀地之魂在霜月下的啼鸣,以及湘水之魂在凤江边的徘徊。蜀魄和湘魂,分别代表了古代传说中的蜀地和湘水的鬼魂,这里借以表达郑氏对亡夫的深切怀念与不离不弃的精神。尾联“从容一死宁他矢,独挈纲常万古寒”,展现了郑氏面对命运的坚强与决绝。从容一死,表明她愿意以死亡来表达对丈夫的忠诚与对贞洁的坚守;宁他矢,意为宁愿选择自己的方式,也不愿违背道德与礼法;独挈纲常万古寒,则强调了她一人承担起维护传统道德与礼法的责任,其精神之高洁,令人敬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节妇在面对丧夫之痛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贞洁守志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高尚情操与道德力量。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中书耶律公挽词
元·曹之谦
虎啸龙兴际,乘时自有人。风云开惨淡,天地入经纶。忽报台星坼,仍传薤露新。斯民感无极,洒泪叫苍旻。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昭德皇后挽歌词
唐·白居易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