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节气的夏至

译文

享受阳光的日子暂时停留,炎热的景象仍然漫长。
为了避暑,我移动了琴席,寻找阴凉。
竹林中的风轻轻吹过扇面,桂花酒香溢出壶中。
即使劳作如飞雪般艰辛,自得其乐的生活也足够美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避暑的夏日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凉爽舒适的环境。开篇“养日暂裴回,畏景尚悠哉”表达了对夏日阳光的享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接着,“避暑移琴席,追凉□□□”则是诗人为了寻求清凉而搬动琴席,但“追凉”的具体去处因文中缺字而不得知。在后两句中,“竹风依扇动,桂酒溢壶开”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为的和谐画面。竹风轻拂,扇子随之摇曳,桂花的香气与酒的芬芳交织,营造出一种淡雅宜人的氛围。末尾两句“劳饵□飞雪,自可□□□”似乎在说诗人即使是在炎热的夏日,也能找到享受清凉的方法,比如品尝冷食,感受那份清甜,如同冬日的飞雪一般。然而,由于缺字,这两句的具体意境亦需读者自行想象。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酷暑之中追求精神寄托与物质享受的一种艺术态度。

李峤

213首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猜您喜欢

七夕(其二)
元·耶律铸
今日相逢明日离,逡巡离合几多时。无情云雨休遮隔,人道相逢一岁期。
初夏三绝句(其一)
宋·杨万里
麦黄秧碧百家衣,已热犹寒四月时。雨后觅春无一寸,野蔷薇发酽燕脂。
喜雨
宋·徐玑
自入春来旱,祈求到夏中。数朝人尽恐,今夜雨须通。云气昏犹散,雷声隐渐隆。池鱼先得活,欢喜与予同。
夏至
清末近现代初·郑孝胥
手书日记罢趋衙,便觉閒廊足岁华。十日雨晴喧曙雀,半庭绿暗长秋花。故人频问诗情好,新局微闻国论哗。拂拭书窗入长夏,试评沉李与浮瓜。
喜雨八绝寄显道作(其一)
宋·欧阳澈
阴雨萧萧夜接晨,如云禾稼一番新。康衢击壤歌声沸,乐岁应无甑里尘。
绿头鸭·清和
清·陈维崧
翠阴阴。顿染遍、小园前后,果然夏浅胜春。一声莺、穿窗透幕,满街絮、扑帽萦巾。挑笋偏宜,脱绵乍可,风光尤喜恰初旬。清和景、水烟画就,谷雨搓匀。漫因循。溪山好在,何妨荷蓧垂纶.....
次韵徐十见招
宋·洪朋
徐郎春晚意何如,相见萧然水竹居。近得柏梁七字句,俱来茧纸数行书。赏心不减远公社,到眼全胜正俗庐。首夏清和吾定往,勿令弹铗食无鱼。
五月六日夏至彭贞元祁仲鱼陈永平集镜园赏荔时凶岁艰食
明·邓云霄
节过泛蒲后,堂开曲港滨。白鸥元狎客,丹荔似佳人。夏盛一阴长,年荒三径贫。宜乘晚潮至,击水贷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