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怀古
写景
写山
秋天
写雨
抒情
忧民
古地怀旧

译文

穿着简陋的鞋子,攀着高高的竹杖,走过了寂静空旷的道路。在这高楼曲折的庭圃里,遥望着远方。
三月的春天,新生的草木都遮住了前行的道路,仿佛埋藏了双目中的英才。一夜的钟声,仿佛改变了六个朝代。
传说中的神虎在风中长啸,声音习习不断。乱丛中的竹子在雨中翻腾,发出沙沙的声响。
近年不再谈论关于封侯的旧事,心如流水行云般自在飘逸,曾经的壮志豪情已经消逝无踪。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诸嗣郢的《过第九峰怀古》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野景象。首句“短屐高筇破寂寥”以轻便的木屐和高竹杖踏破寂静,展现出诗人独自游历的孤寂与探索之感。接着,“危楼曲圃望迢遥”描绘了远处的高楼与弯曲的园圃,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遥远。“三春草色埋双俊,一夜钟声换六朝”两句,通过春天的草色和夜晚的钟声,寓言般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更迭,其中“双俊”可能暗指历史上的人物或英雄,而“六朝”则代表了过去的多个朝代。诗人借此表达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神虎啸风常习习,乱篁翻雨故潇潇”运用自然景象,以虎啸风中和竹林雨声,渲染出一种苍凉而神秘的气氛,进一步深化了怀古的主题。最后,“年来莫话封侯事,流水行云意尽消”直抒胸臆,诗人感叹时移世易,封侯建功之事已成过往,只剩下流水行云般的飘忽不定,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理想抱负的消散。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遗迹的怀想,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