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江
仙
·
枕
上
得
家
山
二
语
,
漫
谱
此
调
,
梦
生
于
想
,
歌
也
有
思
,
不
自
知
其
然
而
然
也
歌
哭
无
端
燕
月
冷
,
壮
怀
销
到
今
年
。
断
歌
凄
咽
若
为
传
。
家
山
春
梦
里
,
生
计
酒
杯
前
。
茆
屋
石
田
荒
也
得
,
梦
归
犹
是
家
山
。
南
云
回
首
落
谁
边
。
拟
呵
湘
水
壁
,
一
问
左
徒
天
。
记梦
思乡
山水
情感
春天
咏物
写景
写山
悼亡
歌颂家山
译文
歌声和哭泣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月亮都显得格外冷清,壮志已随着时间流逝直到如今。
歌声凄凉哀伤,难以传达。在春日梦乡中的家乡景色里,生计不过是酒杯前的消遣。
即使茅屋和石田都变得荒芜,梦中归去的地方依旧是家乡。
南方的云彩回望之下落在了何处?想要在湘水边的石壁上写下心事,向古代的贤人询问苍天。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开篇“歌哭无端燕月冷”,以“燕月”象征离愁别绪,通过“无端”二字表达情感的无由来由去,引出内心的悲凉。接着“壮怀销到今年”,表达了壮志未酬的失落与岁月流逝的感慨。“断歌凄咽若为传”一句,以“断歌”形象地描绘了歌声的哀婉,暗示了情感的难以言表。“家山春梦里,生计酒杯前”,将对家乡的思念寄托于梦境与日常饮酒之中,反映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慰藉。下半阙“茆屋石田荒也得,梦归犹是家山”,进一步深化了对家乡的向往,即使在荒凉的茅屋与石田中,梦中的家乡仍是心灵的归宿。结尾“南云回首落谁边。拟呵湘水壁,一问左徒天”,以南云回首的比喻,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深情回望,欲向湘水之畔的屈原(左徒)寻求慰藉,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仰慕与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感受,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时代气息。
王鹏运
143首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花发沁园春
宋·王诜
帝里春归,早先妆点,皇家池馆园林。雏莺未迁,燕子乍归,时节戏弄晴阴。琼楼珠阁,恰正在、柳曲花心。翠袖艳、衣凭阑干,惯闻弦管新音。此际相携宴赏,纵行乐随处,芳树遥岑。桃腮杏.....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