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写景
怀古
山水
抒情
赞美
秋天
情感
怀乡
咏物
自然

译文

看着云层被海浪掩埋,我想起了那位长须老翁,他在吟咏时所见的风景大概就是这样。
我询问这江山是否安好,却只见那陡峭的石壁屹立眼前。
惊涛拍岸,声音断断续续,游人的足迹接连不断,他们的佳句如冰雪般清纯。
我仿佛能感觉到焦仙尚未醒来,如果他能醒,一定会唤醒那些英雄豪杰。
这风景最触动我心,禅天梵放的声音从云外传来,伴随着清笳的鸣响。
苍烟扑地而起却飞不起来,海上的气息在天空中忽明忽暗。
秋色从西方袭来,向北望去,天空辽阔,青色的发丝般飘渺。
只有那圆月,始终不改其光芒,她最是多情。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焦山自然庵避暑时,面对如此江山美景所引发的感慨与思绪。开篇以“云埋浪打”、“想髯翁、当日吟边风物”等语句,营造出一种历史与自然交融的氛围,仿佛在追忆古人在此地留下过的痕迹。接着,“问讯江山无恙否”,表达了对眼前江山是否依旧的关切与疑问,引人深思。“断续惊涛,联翩游屐,好句留冰雪”几句,生动描绘了江面波涛与游人足迹交织的画面,以及诗人对这些美好瞬间的珍视。而“焦仙醒未,为予唤起英杰”则进一步将诗人的情感提升至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仿佛那些英杰的灵魂仍在激励着后人。“最是枨触愁心,禅天梵放,云外清笳发”则通过“枨触愁心”、“禅天梵放”、“云外清笳发”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清笳”不仅指音乐,更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超脱。最后,“扑地苍烟飞不起,海气浮空明灭”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海气浮动的壮丽景象,与前文形成呼应,强化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秋色西来,中原北望,天远青如发”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对广阔天地的感慨,体现了其宏大的胸襟与深远的视野。“孤光不改,多情祇有圆月”作为结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总结——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唯有那轮圆月能永恒不变,象征着诗人对真挚情感的坚守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诗人情感的交织,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王鹏运

143首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