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
溪
沙
(
其
四
)
三
用
韵
正
好
江
乡
笋
蕨
芽
。
他
乡
却
看
担
头
花
。
只
将
蝶
梦
付
南
华
。
万
事
纷
纭
都
入
幻
,
一
杯
邂
逅
且
忘
怀
。
年
年
秋
卉
与
春
葩
。
写景抒情
怀古记梦
赞美春花
抒情
节令
春
情感
思乡
译文
正好在江边的家乡品尝着竹笋和蕨菜。而在他乡却只能看着街头贩卖的鲜花。
只把对美好的回忆寄托在《南华经》里(注:此处提及的“南华”可能指代道家经典《庄子》一书)。
世间万事都像虚幻一样转瞬即逝,一杯酒偶然得来就让它助人忘却烦忧。
每年的秋天与春天都盛开着各种花卉与植物。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诗人吴潜的《浣溪沙·其四》。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乡自然美景的深切怀念,以及他对于世事无常、梦幻般的人生态度。"正好江乡笋蕨芽"一句,描绘了春天江乡的美丽景色,笋蕨初长,充满生机。"他乡却看担头花"则是说在异乡看到担水人的担子上插着的鲜花,也许是在思念家乡的自然之美。"只将蝶梦付南华"一句,用了《庄子》中的典故,意指人生如同蝴蝶梦中变成蝶一样虚幻,把这份幻想寄托于遥远的南华之地。"万事纷纭都入幻,一杯邂逅且忘怀"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复杂事务的看破,通过一杯酒来暂时忘却烦恼。最后两句"年年秋卉与春葩"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自然轮回,也暗示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整首词以淡雅之笔勾勒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吴潜
514首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猜您喜欢
雪作儿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状
宋·朱翌
六花几岁不来南,大似优昙欲遇难。瓦响急倾鲛鮹颗,袖宽先得柳花团。莫忧荔子明年少,已是梅英向腊残。骨冷魂清北风里,更临江槛俯惊湍。
岁晏同左生作
唐·韦庄
岁暮乡关远,天涯手重携。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宝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不须临皎镜,年长易凄凄。
旅怀呈德济堂同年
清·多隆阿
才觉凉风袭碧纱,空堂老树集昏鸦。閒从窗下听风叶,也似春前感落花。诗写性情存旧草,水分甘苦试新茶。飘蓬燕韨勾留久,旅馆萧条不是家。
十二月三日对月
元末明初·王冕
今夜初生月,客中仍独看。遥怜吾老幼,未解脱饥寒。破壁箪瓢垒,疏梅霜雪团。再思先子训,默默泪阑干。
发后渚诗
南北朝·鲍照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推.....
次韵草堂主人雨中十首(其七)
宋·周紫芝
乱来岁月总如流,头白江村不奈愁。老罢此身何处着,尚堪同倚雨中楼。
雪后北墙
宋·周紫芝
携儿聊作北墙行,泥雪初乾杖履轻。病后茶枪浑不要,眼前蔬甲喜全生。鸟声渐软春应近,梅萼催香日自晴。忽忆读残书未了,却须归趁小窗明。
秋咏十二首(其二)
清·洪繻
独自出门去,忽忽不知处。恍若得所思,旋觉无所与。鱼鸟起寸心,天渊入吾虑。举头得所爱,青山露林櫖。斜照含西峰,夕色误朝曙。胸次忽澹然,斯意谁与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