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间
见
梅
霜
雪
俱
怜
节
操
奇
,
碧
鲜
红
润
两
相
宜
。
渭
滨
初
种
谩
千
亩
,
陇
上
寄
来
惟
一
枝
。
酸
实
不
供
饥
凤
啄
,
暗
香
翻
许
此
君
知
。
佳
人
零
落
空
山
久
,
况
是
天
寒
日
暮
时
。
咏物
写花
梅花
抒情
冬天
写香
怀古
悼亡
写佳人
写山
译文
霜雪都怜爱节操的奇特,碧绿和鲜艳的色彩在这里相得益彰。
在渭水边初次种植时面积就已经达到千亩,从陇上寄来的却只有一枝。
酸枣的果实并不供给饥饿的凤凰啄食,但它的暗香却可以被君子所知。
美人已经零落,空山也已久无人迹,更何况现在天寒日暮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名为《竹间见梅》,作者是宋代诗人曹组。诗中以霜雪为背景,描绘了竹林中孤独而坚韧的梅花形象。"霜雪俱怜节操奇",赞美了梅花在严寒中保持高洁的品性,即使霜雪覆盖,也更显其独特魅力。"碧鲜红润两相宜",通过对比竹子的翠绿和梅花的鲜艳,展现出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存。"渭滨初种谩千亩,陇上寄来惟一枝",表达了对远方亲友寄来的梅花的珍视,尽管数量稀少,却显得尤为珍贵。"酸实不供饥凤啄,暗香翻许此君知",借凤凰不食酸涩的梅实,暗示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领略到梅花的幽香。最后两句"佳人零落空山久,况是天寒日暮时",以佳人比喻梅花,感叹其孤独地在空山中凋零已久,尤其在寒冷的冬日傍晚,更显凄凉。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敬仰和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曹组
46首
北宋词人。生卒年。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词36首。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再韵简菊坡
宋·郑清之
访梅长与寒角力,两鬓丝丝尚堪织。吊湘赋鵩强解事,长沙少年空太息。酷爱孤芳支岁寒,草木虽多懒求识。肥遁不为苍帝臣,白贲丘园义形色。风饕雪虐真养素,笑枕溪流漱寒石。请翻橘颂作.....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其一)
宋·李之仪
谁人月下奏云和,一夜繁枝向北多。长笛未须论旧恨,且留幽思待阴何。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其三)
宋·李之仪
弄蕊攀条日几回,依稀长记雪中开。尘埃满袂家山远,底事多情拂眼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