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中
赠
丁
元
父
给
谏
谪
官
嵩
山
阳
,
山
深
意
不
俗
。
岩
扉
时
自
开
,
云
构
何
常
卜
。
隐
几
见
少
室
,
三
花
媚
林
麓
。
簿
书
展
长
松
,
印
绶
挂
深
竹
。
山
僧
似
定
猿
,
吏
人
偶
驯
鹿
。
搴
霞
上
高
岭
,
采
秀
入
幽
谷
。
览
古
将
军
树
,
息
盖
帝
休
木
。
石
泉
夜
雨
声
,
数
寸
阶
苔
绿
。
自
关
道
气
清
,
岂
受
尘
网
束
。
正
直
神
不
欺
,
幽
闲
理
自
足
。
时
有
箕
颍
人
,
相
过
论
心
曲
。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赞美
冬日写景
田园风光
悼亡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被贬至嵩山之后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谪官嵩山阳”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环境,接着“山深意不俗”表达了虽身处偏远却志趣高雅的态度。诗人通过“岩扉时自开,云构何常卜”描绘了山中自然景象的神秘与变化莫测,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由与超脱。“隐几见少室,三花媚林麓”一句,以“少室”、“三花”等意象,展现了山中景色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簿书展长松,印绶挂深竹”则通过办公与服饰的象征,对比了世俗与自然的差异,突出了主人公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山僧似定猿,吏人偶驯鹿”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僧比作定定的猿猴,吏人比作驯服的鹿,形象地表现了山中人物的和谐与自在。接下来的“搴霞上高岭,采秀入幽谷”描绘了主人公在山中探索自然之美的场景,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览古将军树,息盖帝休木”通过历史遗迹的引用,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敬仰与对自然之美的沉醉。“石泉夜雨声,数寸阶苔绿”则是对夜晚山中静谧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命力。最后,“自关道气清,岂受尘网束”表达了主人公不受世俗束缚,追求内心纯净之道的决心。“正直神不欺,幽闲理自足”强调了内心的正直与平静,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时有箕颍人,相过论心曲”则以“箕颍人”这一隐士群体的代表,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作品。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