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山水
情感
思乡
秋天
写雨
寒露

译文

旅行所携带的行李滞留在蒲坂,心中却惦念着回归晋州的归期。
千叶的高树之风卷落枝头,寒冷的秋雨令山色更显萧瑟。
溪流的声音常常惊扰我的梦境,虫鸣声乱入心中增添了愁绪。
在孤寂的旅馆中酒醒后,内心因大刀头(此处可能指刀柄或刀头所指代的事物)而感到痛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遭遇中条山暴雨的场景,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首联“行李淹蒲坂,归期念晋州”,诗人因行旅被滞留在蒲坂,心中挂念着晋州的归期,透露出旅途中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颔联“高风千叶下,寒雨一山秋”,描绘了暴雨中的景象,高风卷起千片落叶,寒雨笼罩着整个山头,营造出一种凄清的秋日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颈联“涧响频惊梦,虫声乱入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山涧的流水声不断惊扰着诗人的梦境,而纷杂的虫鸣声则加剧了他的愁绪,将自然界的声响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相连,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愁。尾联“酒醒孤馆里,心折大刀头”,在酒醒后,诗人独自一人身处空荡的旅馆中,内心仿佛被某种力量所折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痛苦。这一句通过“大刀头”这一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使读者对诗人的处境感同身受。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途中遭遇暴雨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绪变化,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曹之谦

45首
之谦。幼知力学,早擢巍科。既而与元好问同掾东曹,机务倥偬,商订文字,未尝少辍。北渡后,居平阳者三十馀年,与诸生讲学,一以伊洛为宗,众翕然从之,文风为之一变。所著古文杂诗仅三百首,曰《兑斋文集》。汲郡王恽序之曰:先生之作,其析理知言,择之精,语之详,浑涵经旨,深尚体之工;刊落陈言,及自得之趣。而又抑扬有法,丰约得所。可谓常而知变,醇而不杂者也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