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
翁
青
竹
竿
头
一
钓
丝
,
高
风
应
与
子
陵
期
。
夜
深
醉
卧
秋
江
上
,
梦
绕
芦
花
明
月
知
。
写景
山水
记梦
情感
思乡
秋天
咏物
渔翁
酒
怀念之情
译文
第一句“青竹竿头一钓丝,高风应与子陵期。”可以翻译为:在青竹竿的顶端系着一根钓丝,这里的高风应当是期待着像严子陵那样的人。
第二句“夜深醉卧秋江上,梦绕芦花明月知。”可以翻译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醉卧在秋天的江面上,梦中萦绕的是芦花和明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翁在秋江之上垂钓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意境。首句“青竹竿头一钓丝”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渔翁手持青竹竿,竿端系着钓丝的形象,青竹与钓丝的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之感。次句“高风应与子陵期”,借用了东汉名士严子陵的典故,暗示渔翁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渔翁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第三句“夜深醉卧秋江上”,描绘了渔翁在夜晚时分,或许是因为饮酒过量,或是为了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选择在秋江之上安然入睡的场景。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渔翁的洒脱与自在,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界的亲密无间,仿佛江水、月色都是他的朋友。最后一句“梦绕芦花明月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主题。渔翁在梦中似乎游走在芦花丛中,明月见证了他的梦境。这不仅表现了渔翁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在自然之中寻得心灵的慰藉与安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翁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其生活态度的赞赏与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谢榛
1219首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