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别
驾
宗
周
之
颍
州
客
久
敝
貂
裘
,
吟
诗
徐
庾
俦
。
之
官
千
里
别
,
送
尔
一
樽
留
。
赤
县
尘
随
马
,
黄
河
霜
满
舟
。
堂
开
楚
天
月
,
湖
照
颍
城
秋
。
问
俗
初
临
郡
,
忧
时
重
倚
楼
。
九
边
疲
馈
饷
,
四
海
剧
诛
求
。
世
故
聊
长
啸
,
君
才
岂
薄
游
。
宝
刀
知
有
赠
,
清
誉
满
燕
州
。
写景
山水
离别
送别
咏物
赞美
地方赞美
秋天
地点
抒情
友情
怀古
译文
客居他乡已久,身披破旧的貂皮大衣,与吟诗的徐庾朋友为伴。
官员远行千里分别,为他送行时,我留下了一杯酒。
随马匹而来的县邑尘埃,赤县城随行;满载船只的黄河上结了霜。
厅堂敞开,看到楚天的月亮;湖面映照出颍城的秋色。
初到郡县询问民情风俗,心怀国家大事,常常倚靠楼阁。
边疆战事使粮饷疲惫不堪,天下局势紧张,百姓生活困苦。
世事难料,我只好长啸一声;你的才能岂是浅薄的游历所能体现的。
我知道你手中有宝刀相赠,清白名誉已在燕州传开。
赏析
此诗描绘了友人离别之际的场景与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首联“客久敝貂裘,吟诗徐庾俦”以友人远行、衣着破旧、吟诗自娱的形象,展现了离别的凄凉与友情的深厚。颔联“之官千里别,送尔一樽留”直接点明了友人即将前往千里之外的颍州上任,诗人亲自相送,并以酒相留,表达了不舍之情。颈联“赤县尘随马,黄河霜满舟”通过友人骑马穿越尘土飞扬的大地,乘船渡过覆盖着霜雪的黄河,形象地描绘了友人旅途的艰辛与壮阔。尾联“堂开楚天月,湖照颍城秋”则以开阔的景象,预示着友人即将到达的新环境,充满了期待与希望。接下来的诗句“问俗初临郡,忧时重倚楼”表现了友人初到新任之地,面对陌生环境的谨慎与忧虑,以及在面对国家大事时的深思熟虑。而“九边疲馈饷,四海剧诛求”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不聊生的状况,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最后,“世故聊长啸,君才岂薄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肯定与对此次离别暂时的释怀。“宝刀知有赠,清誉满燕州”则预示了友人未来可能的成就与名声,以及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忧虑。
谢榛
1219首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