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意
抒情
志向
秋天物候
山水
夜境
禅意
自省

译文

我久住于青莲之室,因此想请教更高层次的道理。
深知闲暇中自有一番滋味,也不觉得老了而无所能为。
秋风响起时树木在振动,夜晚雨点落在灯上显得更加寒冷。
坐在匡床之上,环境幽静深邃,我仿佛成了一名禅定中的僧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禅房内的一幅静谧画面,诗人谢榛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独坐禅房的深邃意境与内心的宁静。首句“久寄青莲宇,因之问上乘。”点明了诗人长久居住在寺庙中,借以探讨高深的佛法境界。接着,“自知闲有味,不愧老无能。”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享受和对年岁渐长的坦然接受,没有丝毫的遗憾或自责。“响彻秋风树,寒生夜雨灯。”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风吹过树梢,发出阵阵声响;夜雨中,灯光显得格外寒冷。这样的环境渲染出一种清冷而深邃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好铺垫。“匡床坐幽寂,身似定中僧。”最后两句,诗人坐在宽大的床上,周围一片寂静,仿佛融入了禅定中的僧侣状态。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也暗示了他对禅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感悟与实践,以及在静谧环境中寻求心灵安宁的过程。

谢榛

1219首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猜您喜欢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自清溪驿趋曲江山行作
明·区大相
晓障陟崔嵬,淩晨石路开。鸟啼皆应谷,涧影半含苔。林霭吹花度,溪烟杂雨来。王程若可缓,幽赏更迟徊。
故山四首(其四)云门
宋·陆游
落涧泉奔舞玉虹,护丹松老卧苍龙。霜柑篱角寒初熟,野碓云边夜自舂。挈榼人沽村市酒,打包僧趁寺楼钟。幽寻自是年来懒,枉道山灵不见容。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
游飞来寺
元·梁士楚
旅次维舟傍翠岑,穷幽策杖赋登临。烟笼古木元关寂,风扫残红野径深。客过柴扉云满袖,僧敲禅磬月归林。洞门几许猿声咽,散入蒲团杂梵音。
次韵元舆题王祖圣南涧楼清斯亭二首(其二)
宋·郭祥正
松径沿溪溪水深,水光澄碧倒松阴。浮杯可酌刘伶酒,坐石仍弹靖节琴。无数轻鸥随出处,几番佳客伴登临。自嗟罗网何时脱,往濯尘缨为一吟。
谷隐饮中以采菱渡头风起策杖村西日斜为韵探得采头二字(其二)
宋·李廌
山川纳商气,凛凛天地秋。草木将玄黄,讵肯乌我头。蚤岁谬怀璧,轗?辙欲周。富贵来无期,舍鞅息林丘。复弃农圃业,为兹山水游。来寻弥天释,软语忘百忧。夜倾双玉壶,禅诙互相酬。试.....
宝莲官舍偶作
宋·杨简
云海湖山有主人,宝莲峰顶露精神。有时领客登高去,亲手挑窗对景新。万里苍茫融妙意,三杯虚白浴天真。出门更有慇勤在,为奏松风又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