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
山水
写物
咏物
秋天
哲理
怀古
情感
思乡
赞颂

译文

吴仙的笔下,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俊朗的气质,无论是浓墨重彩还是平实自然,都能表达出他内心的意境。
他召唤来了蓬莱的脱角龙,龙与张牙舞爪的鳞甲怪物互相嬉戏,生动有趣。
拗怒的情绪像喷薄的烟雾一样弥漫,青色的烟雾中,千山万岭的老树显得扭曲无状。
皮毛被剥削得几乎尽失,显现出真骨本色,脱离了尘世的烦恼,达到了通仙灵的境界。
茯苓长久的化育,使得精魄得以提升,无论兄弟齐弟还是夷兄,都显得肥硕而健壮。
世上的事复杂繁多,犹如韦编难解,普通的技能难以和它相比。
(这首诗这里出现断句)一个背负着的老者蹲在那里仿佛在打盹,他可能是海雏所化。
总之,这些都归结于鸿蒙初开的元气之中,原始的太初和太素都是相通的。
秋天的山上已经没有了斧子的痕迹,让人想起南方那熟悉的闽瓯之路。
赤城雁宕等美景并不难寻找,我们可以穿着布袜青鞋去寻找并游览。

赏析

这首清代吴颖芳的《和陆端门吴小仙双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松树画面。首句“吴仙落笔皆俊气”赞美了吴小仙画松的才情,笔触中透出豪放与灵动。接下来通过“召取蓬莱脱角龙”比喻松树的奇特姿态,如同神龙盘曲而生,充满动态感。“拗怒喷薄烟雾青”形象地描绘了松树在风雨中的挺立,青烟雾气缭绕,显得生机勃勃。接着,“千山老干无好形”则对比出松树坚韧的形态,即使历经沧桑,依然保持其独特的美感。“皮毛几伐现真骨,尘垢摆脱通仙灵”进一步赞美松树的内在精神,即使经过砍伐,仍显露出真实的骨气,仿佛通达仙界。松树的长寿特性在“茯苓长生化精魄”中得到体现,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齐弟夷兄共肥瘠”暗示松树间的共生共存,无论生长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互相扶持。最后两句“总归元气鸿濛中,太初太素将无同”将松树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整首诗以松树为载体,寓言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吴小仙画技的赞赏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崇敬,语言流畅,意象生动,富有哲理。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