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耀
殿
秋日写景
山水田园
怀古抒情
秋节赞颂
写山
读书
四季中秋天景

译文

衣着华丽的官员如雨中盛景,在神都闪耀着光芒,郊外的田野上,新凉拂过马背。
太阳和月亮仿佛靠近了黄阁的尊贵之地,风云变幻也遥遥地限制着紫宸的居所。
诗人的才情可与陈三赋相提并论,司马的才华也能著述八书。
想象一下九关严守虎的场景,玉堂金殿之中最为清净虚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巡山时的景象与感受。首句“衣冠如雨耀神都”,以“衣冠如雨”形象地描绘出巡山队伍的壮观,神都之光映照在他们的服饰上,展现出一种庄严而辉煌的氛围。接着,“郊甸新凉拂马初”则细腻地捕捉了初秋时节的清新凉意,仿佛微风轻拂过马匹,带来一丝丝凉爽。“日月近临黄阁贵,风云遥限紫宸居”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日月比作黄阁之上的尊贵,风云则象征着紫宸宫的遥远与神秘,表达了对权力与威严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权力中心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关系。“少陵漫拟陈三赋,司马先能著八书”引用杜甫(少陵)和司马迁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学者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或他人文学创作能力的期待与自谦。“想见九关严守虎,玉堂金殿最清虚”则是对理想中的政治清明、秩序井然的向往。九关严守虎,意味着国家的边防稳固,内部秩序良好;玉堂金殿,象征着皇宫的庄严与神圣,同时也是对理想政治环境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秩序、权力结构以及理想政治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傅若金

300首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猜您喜欢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宣州崔大夫閤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窃有所喜因成长句寄题郡斋
唐·白居易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寄覆泉州安溪年兄詹晴溪(其一)
明·张天赋
曾向秦淮共问津,几多家国话投真。却怜清世文章客,閒作炎荒草莽臣。沂水拟寻曾点乐,首阳甘受伯夷贫。小春梅报先天信,谩折征鸿寄美人。
岁暮
明·孙一元
身世马虺隤,索居不用媒。恩多贫曝日,吟苦饥鸣雷。冻鹊迟迟下,晴梅鼎鼎开。诗书娱此夕,吾意老山隈。
乌啼
明·孙一元
乌啼野树岁将暮,满眼菉葹行路艰。老我秪应依白堕,几人犹未识青山。百年知己长镵在,万事无心拄杖閒。独倚高原望明月,隔云黄鹤几时还。
丁卯夏夜与友人携琴烹茗水月宫
明·麦而炫
水石幽寻快夙缘,相逢何意尽高贤。数杯清茗烹凉月,一曲流徽弄晚烟。学古几人能避世,谈空无地不参禅。不知当日陶元亮,何事攒眉向白莲。
山居(其十)
宋·蔡格
老年随分做工夫,黄卷静披世味无。倦整池边春睡足,凭栏遥看鸟相呼。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四十五)
明·于慎行
华发相逢意转殷,当年藜阁共论文。元卿地应夔龙会,野老名逃鹿豕群。此夜占星知近斗,明朝望岳欲生云。惟馀别思如圆月,不逐河流两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