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云
峰
二
三
子
咏
歌
以
从
欣
然
成
谣
二
首
(
其
一
)
淳
气
日
凋
薄
,
邹
鲁
亡
真
承
。
世
儒
倡
臆
说
,
愚
瞽
相
因
仍
。
晚
途
益
沦
溺
,
手
援
吾
不
能
。
弃
之
入
烟
霞
,
高
历
云
峰
层
。
开
茅
傍
虎
穴
,
结
屋
依
岩
僧
。
岂
曰
事
高
尚
,
庶
免
无
予
憎
。
好
鸟
求
其
侣
,
嘤
嘤
林
间
鸣
。
而
我
在
空
谷
,
焉
得
无
良
朋
?
飘
飘
二
三
子
,
春
服
来
从
行
。
咏
歌
见
真
性
,
逍
遥
无
俗
情
。
各
勉
希
圣
志
,
毋
为
尘
所
萦
。
写景
抒情
山
春天
励志
动物
友情
咏歌
田田园
译文
淳厚的风气每日里被渐渐销蚀变薄,邹鲁之地丧失了真正的承传。
世俗的儒者们传播着主观臆断的言论,浅陋昏昧的人们相继效仿沿袭。
晚近以来更是沉沦迷溺得厉害,我虽想伸手援救却无力回天。
于是弃世隐居到山野之间,攀登山峰穿越云雾。
开垦荒地建屋舍,靠近山寺的僧人居住。
难道是为了崇尚高尚的品德吗?或许能避免与世人产生怨憎。
好鸟寻找伴侣相互依偎,嘤嘤地鸣叫在林间。
而我空谷独守,哪里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飘然若仙的几位友人,穿着春服结伴而来。
吟咏歌唱显露出真性情,逍遥自在没有世俗之情。
让我们各自努力追求圣贤的志向,不要被尘世的纷扰所牵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守仁在云峰山的隐居生活,以及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世俗虚伪的厌倦,对自然和真性的追求,以及对高尚人格的向往。首句“淳气日凋薄,邹鲁亡真承”,反映了社会风气的衰败,传统美德的丧失。接着,“世儒倡臆说,愚瞽相因仍”揭示了学界空谈误国的现状,强调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诗人自感无力改变现状,于是选择退隐,“弃之入烟霞,高历云峰层”。在云峰山,诗人开垦荒地,建造住所,与山中僧侣为邻,远离尘嚣。他不认为这是追求高尚,只是希望避免被世俗所困扰。“好鸟求其侣,嘤嘤林间鸣。而我在空谷,焉得无良朋?”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志趣相投之人相聚的心情。“飘飘二三子,春服来从行。咏歌见真性,逍遥无俗情。”描述了与朋友相聚的场景,他们穿着春装,自由自在地歌唱,展现了真挚的情感和超脱世俗的情怀。最后,“各勉希圣志,毋为尘所萦”,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追求高尚人格的决心,不被世俗所束缚。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和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真性、高尚人格和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王守仁
564首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猜您喜欢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送聘儒侄秋试
宋·袁说友
八月灵槎万里秋,乘风得隽要遨头。吾家连已跻儒级,汝业今宜济巨舟。掘井莫令嗟九仞,善刀终自见全牛。儒冠岂解真相误,有志应当万户侯。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如梦令·春景
清·沈榛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野望
唐·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