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场景抒情
写景哲理
生活抒情
节日无关
秋节无关
戏观感悟

赏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名为《观傀儡次韵》。诗中以傀儡戏为喻,探讨人生百态与世事无常的主题。首联“处处相逢是戏场,何须傀儡夜登堂?”开篇即以戏台比喻人生舞台,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扮演着各种角色,不必非要等到夜晚的傀儡戏才去体验这种角色扮演。这里巧妙地将现实与戏剧相融合,引发读者对人生本质的思考。颔联“繁华过眼三更促,名利牵人一线长。”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短暂与名利的诱惑。繁华如梦,转瞬即逝,而人们却往往被名利所牵引,如同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束缚,难以挣脱。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与地位时,往往会忽视生命的真实价值和意义。颈联“稚子自应争诧说,矮人亦复浪悲伤。”通过对比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对于生活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稚子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而矮人(可能象征地位低下者)则可能因生活压力而感到悲伤。这反映了社会中不同群体面对生活的不同心态,以及对公平与平等的渴望。尾联“本来面目还谁识?且向樽前学楚狂。”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能保持自我,认清自己的真实面貌?诗人建议人们在酒宴中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学习古代狂士的洒脱,寻找心灵的自由与解放。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也鼓励读者在忙碌与压力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傀儡戏为引子,通过对人生、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追求。它不仅具有文学上的美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反复品味与思考。

王守仁

564首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