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秋景
咏物
斑竹
地点
君山
抒情

译文

君山四周都被湖水环绕,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巴陵(地名)十里之外的地方。
湖面上烟波渺渺,不见来往的客人,而山上的石洞中却有僧人居住。
秋分过后,风清气朗,湖边不时传来虎啸猿啼之声,尤其是在月初月出时。
唯独这里的风景充满了深深的心事和含蓄之意,几根斑竹依然枝繁叶茂地生长着。

赏析

这首《游君山》描绘了君山四周环湖的壮丽景色,以及其静谧与幽深的氛围。首句“君山四面皆湖水”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君山被湖水环绕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意境。接着,“遥望巴陵十里馀”则通过距离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君山与远处巴陵的相对位置,营造了一种远眺的视觉效果。“渺渺烟波无客到”一句,运用了“渺渺”和“烟波”这两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湖面上烟雾缭绕、波光粼粼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君山周围环境的清幽与人迹罕至。紧接着,“阴阴石洞有僧居”则将视线转向了君山内部,通过“阴阴”二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同时点明了山中有人居住,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风清气朗秋分后”一句,通过“风清气朗”和“秋分后”的时间点,进一步渲染了君山在秋季清冷而明亮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虎啸猿啼月上初”则通过动物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夜晚君山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最后,“独有含颦无限意,几茎斑竹尚扶疏”两句,以“含颦”形容君山的神情,赋予了它一种深沉而富有情感的特质,同时也借“斑竹”这一意象,象征着君山的坚韧与不屈。整首诗通过对君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幅既壮美又深邃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生命的顽强。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