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怀
写景
地点
抒情
山水
秋天
怀古
赞颂
友情
民情

译文

细雨绵绵的秋天,江城显得格外宁静。我举杯邀月,何处才能找到像仙鹤般自由自在的伴侣呢?
近十年来我多次来到这里,选择胜景,眼前的景象依然开阔明朗。
这两座山是谁的杰作呢?矗立在此,令人惊叹。无数山谷的河流仿佛都有生命,它们汇聚成势,仿佛脉络相通。
它们的壮丽气势仿佛可以吞下白帝城,寒光中带着湘妃的宫殿。
雕花的屋檐和门扉俯瞰着苍翠的山峰,水波在芙蓉宫前摇曳。
市井间传来弦管之声,人们居住密集。四通八达的航道让千里之外的人都能来这里。
独自饮酒时,我时常对着明月吹奏铁笛。晚上风起,蒲帆随风飘摇。
迎门的花鼓吸引了仙客们前来,画中的渔翁也羡慕这里的生活。
我们携手同游的都是国家的杰出人才,他们都在这里高声谈论,我也得以参与其中。
我们各自凭栏观景,触景生情,写下诗词。在词坛上谁还能超过王翰呢?
门前挂着的横幅写着少师的称号,让我见到了如海若天吴般奇特的景象。
中丞继续唱出郢中的歌声,玉杯琼杯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
他们谈论的都是安抚百姓、解除隐忧、民情吏治等精炼而熟练的话题。
这两位公卿声望无二,他们的德政与这座高楼一样高耸入云。

赏析

此诗描绘了黄鹤楼及其周边环境的壮丽景色与人文氛围。开篇以“细雨江城秋澹泊”点出时节与地点,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一樽何处堪携鹤”一句,借饮酒携鹤之事,增添了一丝超脱世俗的雅趣。“选胜重来近十年,虚楼视昔还恢廓”,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多次造访此地,楼阁虽旧,但其气势依旧宏伟。接下来的“两山矗立谁疏凿,万壑惊趋犹脉络”两句,通过描绘山川之壮美,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和谐。“壮势平吞白帝城,寒光远带湘妃阁”则进一步强调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地位,仿佛能吞纳远处的城市,与湘妃阁遥相呼应。随后的“雕甍绣闼俯苍峰,水波摇泄芙蓉宫”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楼阁的精美与周围的自然美景。“几家弦管廛居密,千里舟航贡道通”描绘了市井的繁华与交通的便利,体现了黄鹤楼周边的繁荣景象。最后,“铁笛声孤时对月,蒲帆影乱晚随风”两句,以自然界的声响与光影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通过“把袂同游皆国彦,锦席高张叨我半”等句,表达了与志同道合之士共赏美景的喜悦之情。最后,“凭栏触景各抽毫,摛词谁复过王翰”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信,同时也对前人的文学成就表示了敬仰。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描绘了黄鹤楼及周边环境的壮丽景色与人文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喜悦之情。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