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
岳
武
穆
祠
有
感
南
渡
偏
安
国
已
亡
,
宫
祠
墓
木
尚
苍
苍
。
士
无
奇
节
名
难
著
,
地
有
忠
魂
草
也
香
。
风
雨
湖
山
犹
感
恨
,
往
来
樵
牧
亦
凄
凉
。
若
教
二
帝
生
时
返
,
血
泪
人
谁
洒
夕
阳
。
悼亡
咏史
写景抒情
战争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释敬安所作的《谒岳武穆祠有感》,表达了对南宋南渡后国家衰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对岳飞这位抗金英雄的崇敬之情。首句"南渡偏安国已亡"揭示了历史背景,暗示了南宋王朝在杭州(南渡)苟且偷安,而国家已经沦陷。"宫祠墓木尚苍苍"描绘了岳飞祠堂的荒凉景象,即使陵墓树木依旧茂盛,却无法掩盖那份凄凉。"士无奇节名难著"赞扬了岳飞的高尚节操,他的事迹虽未被广泛传颂,但其忠诚与英勇却深入人心。"地有忠魂草也香"进一步强调了岳飞的精神影响,连草木都似乎因他的忠魂而散发出香气。"风雨湖山犹感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即使湖光山色在风雨中仍透露出哀怨。"往来樵牧亦凄凉"则描绘了普通百姓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的艰辛和凄凉。最后两句"若教二帝生时返,血泪人谁洒夕阳"设想如果宋高宗和钦宗能在岳飞的保护下重归故土,那么他们的血泪将洒满夕阳,象征着对和平与正义的渴望,以及对岳飞未能实现收复失地愿望的惋惜。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岳武穆祠的描绘,寓言了诗人对南宋末年的历史反思和对英雄的敬仰。
释敬安
144首
释敬安(1851-1912)近代爱国诗僧。俗名黄读山,字福馀,法名敬安,字寄禅,湖南湘潭县雁坪乡银湖塘人。少以孤贫出家,致力诗文,得王闿运指授,才思日进,入“碧湘诗社”。曾于宁波阿育王寺剜臂肉燃灯供佛,并烧二指使骈,自号八指头陀,曾任浙江天童寺方丈。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佛教总会会长,时湖南等地发生寺产纠纷,应众邀入京请愿,到京未达目的,即卒于法源寺。生平颇有诗名,殁后杨度为刻《八指头陀诗文集》。
猜您喜欢
悼亡九首(其一)
宋·张耒
菊花还似去年黄,一寸愁心万事伤。独立高楼对残日,秋风吹得泪千行。
书林逋诗后
宋·苏轼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
咏史诗·陇西
唐·胡曾
乘春来到陇山西,隗氏城荒碧草齐。好笑王元不量力,函关那受一丸泥。
杞梁墓
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血迹碑二首(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徐搢珊
忆自燕师到此来,全诛十族令人哀。当年血迹今犹在,此石诚为有幸哉。
方处士挽诗二首(其二)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不比他人死,何诗可挽君。渊明元懒仕,东野别攻文。沧海诸公泪,青山处士坟。相看莫浪哭,私谥有前闻。
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
明·张家玉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过废江宁县
唐·罗隐
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