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穿
写景
抒情
怀古
山水
送别
读书
赞美
秋景
摩崖石刻

译文

在成均(古代学校)学习十年,仿佛遗留了经典,但我还不曾知晓沙墩旁的长亭和短亭。
旌旗在晨曦的霞光中穿行,如同在变化的日子里前行;文章如秋月般明亮,映照着华丽的星辰。
春日里,鸟鸣声在岷江边回荡,江水洁白;天边的鹘鸟消失,只剩下低垂的陇树呈现出一片青翠。
现在四海之内,车辆书信都已经统一,人们可以自由往来;我抚摸着剑阁的石刻,重新镌刻铭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文矩在元代送别虞伯生时,对江渎祭祀的深切情感与对国家统一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首联“成均十载宛遗经,未识沙墩长短亭”以“成均”代指学府,表达了在学府学习十年后,对知识的传承与怀念之情,同时引出对即将前往之地的未知感,暗含离别的不舍。颔联“旌旆晓霞穿化日,文章秋月映华星”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旌旗比作晓霞中的光芒,文章比作秋月下闪耀的星辰,既赞美了虞伯生的文章才华,也寓意其品德如星辰般璀璨,照亮他人。颈联“鸟鸣春昼岷江白,鹘没天低陇树青”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岷江边鸟儿欢快鸣叫,天空低垂,陇树青翠欲滴,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虞伯生离去后,未来未知旅程的美好祝愿。尾联“四海车书今混一,摩挲剑阁重镌铭”则转向对国家统一的感慨,四海之内,文化与车辆(代指交通)都已统一,剑阁作为重要的地理标志,再次被铭记,象征着国家的团结与稳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还蕴含了对知识传承、个人才华、自然美景以及国家统一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元代文人的情怀与视野。

文矩

9首
有才辩。卢挚廉访湖南,辟署书吏。成宗大德间授荆湖北道宣慰司照磨。英宗时选为礼部郎中,奉使安南,复命,进太常礼仪院判官卒。工诗文。有《子方集》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