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坐
怀
石
林
茶
谷
二
上
人
林
秋
万
籁
集
,
木
叶
下
高
岑
。
佳
人
渺
何
许
,
月
明
空
此
心
。
夜
久
河
汉
没
,
凉
风
飘
衣
襟
。
徘
徊
寂
无
语
,
幽
意
托
孤
琴
。
引
领
西
岩
下
,
俄
闻
钟
磬
音
。
写景
秋天的
山水田园
夜坐
幽静之意
友情
思念
译文
林中秋天万种声音汇聚,树叶从高高的山岭飘落。
心中的佳人不知在何处,只有明月照进空荡的心。
夜晚漫长银河消失,凉风吹过我的衣襟。
我独自徘徊,寂静无声,将内心的幽意寄托在孤琴上。
望着西边的岩石下,突然听到了钟磬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静坐时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色的融合。首句“林秋万籁集”,以秋日林间万物静默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接着“木叶下高岑”一句,通过落叶飘落的动态,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与季节的更迭。“佳人渺何许,月明空此心”两句,诗人将思绪转向对远方佳人的思念,月光下的空灵心境,既表达了对佳人的深切怀念,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夜久河汉没,凉风飘衣襟”描绘了夜深人静、银河隐没的景象,以及微风吹拂带来的清凉感,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换。“徘徊寂无语,幽意托孤琴”则展现了诗人独自漫步、沉思的状态,通过弹奏孤琴来寄托内心的幽深情感,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体现了文人雅士借物抒情的传统。最后,“引领西岩下,俄闻钟磬音”以听到远处寺庙的钟磬声作为收尾,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超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美感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郑介道见访
宋·许棐
步头杨柳种多年,今日方维胜客船。扫石共看山色坐,枕书同听雨声眠。溪羹旋煮莼丝滑,野饭新炊芡玉圆。不管归心忙似箭,强留吟过菊花天。
洪都和胡副郎赴召二首(其一)
明·夏良胜
脚根不避路,到处便为家。醉过十年梦,风抟一望沙。闲情诗入画,生意草方芽。长者须投辖,清清一味茶。
早春大中丞同川李公见访询及陂上旧游处赋此奉简二首(其二)
明·朱睦㮮
清溪自分老渔竿,白首忻逢旧豸冠。芦叶柽华最深处,舣舟犹记昔时欢。
寄精严谷堂老宿二十年欲访谷堂观笔法因循去未得偶逢水西客沉吟久之因寄此诗
宋·林亦之
隔浦娟娟古佛庐,几回欲去更踟躇。欲誇柳氏元和脚,要问隋僧智果书。见说交情多隽达,每惭识面尚生疏。山头红叶知无限,可许閒人暂寓居。
畴昔
元·张仲深
我生爱山殊有癖,日日登山访幽寂。故人江陈三五辈,醉卧青溪抡白石。踏霜采杞琲盈把,拂晓题诗云满壁。文笔峰前动客吟,百花嵓底留行迹。故人别去动经载,溪山溪水总相忆。今年海口独.....
题李遵道枯木图为建安朱炯作
元末明初·蓝智
君家枯木称小李,老干杈枒翠微里。忽看怪石起陂陀,复有疏篁映秋水。年年雨露长莓苔,落叶悲风惨澹来。日暮天寒鬼神护,深山大泽栋梁材。牧童樵子不敢近,似有龙蛇此中隐。故将露叶拂.....
为陈叔原题渔樵图
元末明初·蓝智
武夷老人年七十,昼业渔樵妻夜织。有儿长大不读书,采山钓濑供衣食。此翁自是神仙徒,床头酒香不用沽。生逢太平少征敛,虽有生产无官租。昨朝自携书一束,过我衡门看秋菊。新图苍莽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