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鸿
写景
抒情
离别
自然现象
历史情感
思乡情感
哲理性描述
边塞征战

译文

“问君何故流放至池阳,为何长久停留在此地?”
“早晨的鸿雁志向飞向北方,它的双翼却相互背离。”
“攀登高山,山势绵延遥远;涉过河水,水流蜿蜒曲折。”
“鲸鱼和鲵鱼堵塞了江海,狐狸和兔子在京城附近肆虐。”
“一路行来将要交换儿子,为了生存而杀之,将其肉煮成糜。”
“采薪的人望着空荡的房屋,得到一寸空间也值得相互保持距离。”
“珍贵的谷物如同漂母的恩惠,旧衣如同故人赠予的礼物。”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空旷的房间,素色的琴发出光芒。”
“离群的鸳鸯变成了残缺的形态,音乐中的悲音让人心酸。”
“不要空手带着长剑,嘲笑市井中的普通人。”

赏析

这首诗《七哀(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在池阳的遭遇与心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首句“问君窜池阳,奚为久淹兹”,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主人公被流放于池阳,为何长久滞留于此地?接下来的“晨鸿志北向,有翼相背驰”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鸿雁北飞象征主人公内心的向往与追求,而“相背驰”则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登山山绵邈,涉水水逶迤”描绘了主人公面对艰难险阻的旅程,无论是高山还是河流,都充满了挑战。“鲸鲵塞江海,狐兔舁京畿”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与危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主人公为敌。“行行将易子,杀之持作糜”一句,揭示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无奈之举,为了生存,甚至不惜牺牲亲情。“采薪望空屋,得寸矜相持”则表现了在极度贫困中的挣扎与坚持,即使得到微小的帮助也倍感珍惜。“琼粒漂母惠,绨袍故人贻”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善良与友情的赞美,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感受到温暖与希望。“朗月照閒房,素琴光陆离”描绘了一幅静谧美好的画面,虽然身处困境,但内心仍能保持一份宁静与高洁。“别鹄变残形,徵音酸心脾”则通过鸟鸣的改变,象征着主人公心境的变化,即使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感知。“无徒带长剑,嗤笑市中儿”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即使身怀绝技,也无法逃脱世俗的嘲笑与轻视。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象、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人性、友情、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猜您喜欢

减字木兰花·思母
清·吴山
连宵风雨。黄叶林间秋几许。大地清凉。游子惊心忆故乡。人生如寄。对景频弹思母泪。何日归期。回首青霜黯鬓丝。
吟萝墅别松云叔之粤西
清·缪徵甲
风雨春将归,征人亦言别。忆昔全盛时,亭台绕曲折。转瞬卅年间,家贫花亦拙。族父召我来,开卷时披阅。今将有远行,离思如百结。梨花为人愁,片片飞香雪。
次韵子由题斗野亭
宋·秦观
满市花风起,平堤漕水流。不堪春解手,更为晚停舟。古埭天连雁,荒祠木蔽牛。杖藜聊复尔,转盼夕烟浮。
阮郎归
宋·石孝友
烛花吹尽篆烟青。长波拍枕鸣。西风吹断雁鸿声。离人梦暗惊。乡思动,旅愁生。谁知此夜情。乱山重叠拥孤城。空江月自明。
见月行
明·谢肃
悠悠异乡人,望望故乡月。四十二回天上圆,回回见月归心折。我家高堂临海城,阿母向天看月行。月行若照儿行处,应念白发增新明。少妇持杯月中立,劝姑赏月还暗泣。良人在远妇独眠,洞.....
雨中柬王幼度
元末明初·蓝智
客子清晨卧江阁,老树闭门风雨恶。渔舟满眼乱波涛,杀气冥冥塞寥廓。地炉火冷席无毡,短衣百结双履穿。寒食清明不归去,故山松柏空云烟。先生适自江东至,行李兼旬共留滞。登楼王粲漫.....
三泉
元·陈樵
泉眼离离傍石棱,奔流脉脉到轩楹。诗成石面花无数,梦冷池头草不生。江夏《茶经》有遗谱,南磳水乐变新声。林居渐觉机心断,渴鹿逢人自不惊。
春恨三首(其二)
唐·钱珝
久戍临洮报未归,箧香销尽别时衣。身轻愿比兰阶蝶,万里还寻塞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