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重
山
令
分
梦
帘
栊
坐
两
鸥
。
个
侬
家
住
在
,
海
东
头
。
陪
茶
娇
倚
钿
箜
篌
。
抬
头
语
,
波
已
为
郎
秋
。
蜃
气
上
雕
楼
。
未
须
明
月
夜
,
未
须
舟
。
枕
函
香
馤
一
诗
愁
。
西
风
里
,
回
手
下
帘
钩
。
离别情感
闺情
秋天季节
自然风光
夜景
译文
梦中的景象在帘栊后被分开,仿佛有两只海鸥坐着。我家就住在那里,海东的尽头。
茶香陪伴着,我倚在钿箜篌旁,抬起头对你说话时,眼神里已经有了对你的情深秋意。
蜃气缠绕着雕花的高楼。不必等到明月高悬的夜晚,也不必等到船儿远航。
枕头上弥漫着香气,我在这香气中写下一首充满愁思的诗。在西风中,我放下帘钩,手缓缓收回。
赏析
这首《小重山令》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程颂万所作。词中以鸥鸟为引,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分梦帘栊坐两鸥",暗示了主人公与鸥鸟共享梦境,生活闲适。"个侬家住在,海东头",点出居住环境的辽阔,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陪茶娇倚钿箜篌",通过女子弹奏箜篌的场景,展现出其娴雅的闺秀风范和愉悦的心情。"抬头语,波已为郎秋",进一步描绘了女子与心上人的互动,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也传递着他们的情感交流。"蜃气上雕楼",运用海市蜃楼的意象,增添了神秘与浪漫色彩。接下来,词人表达不必等待明月或乘舟出行,因为眼前的生活已经足够美好。"枕函香馤一诗愁",借香枕和诗愁,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情感。最后,"西风里,回手下帘钩",以西风和下帘的动作收尾,既渲染了秋意,又暗示了主人公在西风中的孤独与回味,留下余韵。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海边的闺情,情感真挚,画面生动,展现了词人对生活情趣的独特感悟。
猜您喜欢
宿田家
元·何中
村暗烟火生,林深鸡犬静。麦花如积雪,月色澹相映。邻家夜汲归,寒虫满幽径。
回文二绝(其一)
宋·陈棣
春晚落花飞藉草,月明惊鹊堕栖枝。人归望阔江天暮,梦断愁深夜漏迟。
望江南·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十首(其六)
清·陈维崧
如皋忆,曾记卧湘中。万点水花笼夜碧,半岩火树落春红。飏起妓衣风。
燕归梁
宋·朱敦儒
帐掩秋风一半开。闲将玉笛吹。过云微雨散轻雷。夜参差、认楼台。暗香移枕新凉住,竹外漏声催。放教明月上床来。共清梦、两徘徊。
甘竹滩口占
明末清初·何巩道
步月出滩上,夜归人语稀。竹风喧一巷,萤火候双扉。独赏兴逾远,冷吟声渐微。几时卧空谷,终日抱金徽。
品令.舟次五羊
宋·颜博文
夜萧索。侧耳听、清海楼头吹角。停归棹、不觉重门闭,恨只恨、暮潮落。偷想红啼绿怨,道我真个情薄。纱窗外、厌厌新月上,也应则、睡不著。
十六夜陪缜之伯乔伯襄饮族祖华玉宅
明·欧必元
江村长晚潮,秋火荡兰桡。共赴竹林约,来乘濠濮招。行看晴浦月,坐对隔溪桥。高会怜今雨,风光胜昨宵。
启庆舟中
清·黄遵宪
稳卧孤篷底,迷茫夜气微。使星正西向,零雨怅东归。灯影侵孤枕,波声荡四围。行藏无一是,万事付沾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